六岁的笑笑,患支气管哮喘病三年,每年一到冬季或季节交替气温忽冷忽热时,总容易得病,咳嗽加哮喘,一犯就是几个月,挂大瓶、吃药、住院,病情周而复始,几年不见好转。可自从去年夏季去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后,症状有了明显好转,咳嗽少了,哮喘也不发了。想不到小小几帖中药膏药贴敷,解决了多年烦恼。这让家人尝到了甜头。听说浙江省中医院小儿科“冬病夏治”将于7月9日正式开始,做父母的就急急去预约登记,打算继续给孩子巩固加强治疗。
专家认为,人一旦进入疾病状态,尤其是大病,医疗费用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疗效却常常不尽理想。冬病夏治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预防和康复。这正体现了传统中医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治未病” 理念。
最近,浙江省中医院的专家们重新提出了“治未病”这个健康概念,并成立了“治末病”中心。据有关专家介绍,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现在,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医界关注的对象将从单纯“已病”人群向“未病”人群转移,医学干预的切入点将逐渐前移,预防医疗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治未病”是防治疾病,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一个关键环节。“治未病”包括了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在这些“治未病”手段中,几乎人人皆知的冬病夏治,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即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的疾病,如,咽炎、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易感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等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等,趁夏季病情有所缓解或不易发病之时,通过局部手法按摩、针灸、膏药贴敷、艾灸法、拔火罐、推拿等外治以及呼吸科内服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例如哮喘,这是个反复发作的疾病,到了炎炎夏日有自行缓解的趋势。为了预防发作,可以在夏日进行调治。外治可以采用贴膏药的方法,内治可服扶正固本中药汤剂,内外合治,可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进入秋冬季节后,就可减轻减少哮喘的发作。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中药汤剂、针刺法、艾灸法、拔火罐、推拿、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等,其中穴位敷贴法使用最多。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这时如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药物就会经皮吸收发挥作用。据介绍,盛夏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且皮肤间层有储存作用,此时进行穴位敷贴,药物浓度曲线平缓;且不经口服,从而避免胃肠道消化液及肝脏首过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此外,此时穴位敷贴可起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体过敏状态以及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许多坚持夏季治疗的患者大大缓解了冬季的病情,有的病在夏季坚持治疗甚至可望根除。
中医专家因此提醒患者:抓紧即将到来的治疗良机,或贴,或灸,或针,或服药,不要病情缓解就停止治疗。
冬病夏治适宜人群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及平日容易得感冒等病及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颈肩腰腿痛、虚寒性筋骨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疾病,还有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人群。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合适做冬病夏治的,比如说孕妇、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药物过敏者等。医生们会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是否能够进行这项治疗。
冬病夏治30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今年冬病夏治的时间:头伏7月15日—7月24日,二伏7月25日—8月3日,三伏8月4日—8月13日。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穴位贴敷,于每年入夏后头伏、二伏、三伏分别敷贴一次,敷贴治疗时间以2至6小时为宜,连续3至5年为一疗程。
于伟 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