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7月3日讯(记者 刘慧) 今天,记者在杭州南山路上的多家画廊,看到一本题为“雕塑的旗帜” 的小画册。在作者吴一剑自荐的扉页上,一行大红颜色的楷书特别夺目:10年的积淀,首次推出50件雕塑原创作品,将义卖所得的全部钱款捐献给中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请支持我,请联系我。”中午,当记者按照画册上的地址,来到位于转塘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基地时,看到一个汗流浃背的人,正在一片刺耳的金属切割和鎯头的敲打声里,埋头焊接着雕塑作品,他就是作者吴一剑。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吴一剑,现在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师。来自大别山区的他从毕业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所长、用自己的作品帮助山区孩子上学读书。12年来他省吃俭用,创作了一批艺术水平很高的铜雕,想捐献给有关慈善组织,并首先定向资助大别山区的孩子们。
去年10月,吴一剑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路12号,联系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工作人员,但基金会表示该组织不接受实物,他必须通过义卖或拍卖的形式,把这批雕塑转换为钱款。
在二楼的仓库里,记者看到吴一剑别具匠心用青铜、金属焊接雕塑的《阳光》、《天穹》、《梦想》、《方舟》等20多件系列儿童雕塑,昏暗的光线下,一种来自心灵真实的感动,给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量。做一件铜塑作品就得花三四万元。为了这批作品,他连父亲给他买房子的20万元钱也全部搭进去了。
连办展览也拿不出钱的吴一剑,期望着有“伯乐”伸出援助之手,于是,他把已完成的作品印成小宣传册,分别投放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的画廊里。
冬去春来,吴一剑得到了社会各界许多有心人的帮助。中国美院前雕塑系主任王卓予和美院教授陆放、周刚等在看到吴一剑作品时评价,吴一剑具备了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坚实的造型能力,给人以非凡的想象空间。
目前,杭州一家企业已经在杭州玉皇山18号专门为吴一剑提供了一处良好的创作环境,并出资200万元帮助吴一剑在今年内完成全部50件雕塑的创作。
吴一剑也希望借助本报一角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件善事,来购买这些作品,让他得以完成资助大别山区孩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