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成渝试验区:要让农民和市民一样
· 各媒体热评
成渝“新特区”
· 拆掉横亘在城乡
之间的“高墙”
· 不为“增长极”,而为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
· 成渝“探路者”的典型意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为“增长极”,而为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
  这一系列的改革涉及很多,但是最令当地农民高兴的就是他们可以变成真正的市民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将要被打破。

  今年2月,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先行示范区,九龙坡区探索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试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等12个配套制度,以解决农民变市民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权益不平等问题,九龙坡区规定在子女入学、就业扶持、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农民享受与当地市民一样的待遇。

  区委书记郑洪告诉记者:“城乡统筹改革一大难点在于户籍制度及户籍背后的各类社会福利和公共产品。如果农民进城没有享受相应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那么城市户口只是一张废纸。”

  区委政研室主任涂正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变为市民后每个人所享受的城市社会保障,平均每年财政需支出600元左右。

  成都也已实施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将全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正在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村民曾华美在城里买了125平方米的花园小区房,妹妹也在城里买了新房,全家都搬到城里住了。她说:“我们那里的许多农民这些年有的做花卉生意,有的跑运输,都在城里安家落户了。”而今后,像曾华美一样的农民会越来越多。

  此次国家新批准设立的重庆市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相比,从背景和目标到改革重点、发展模式、评价标准等,增加了“统筹城乡”四个字,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从背景意义看,此前的试验区是为了给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探路,或者是要建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而成渝试验区是在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一些难点问题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中西部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和谐社会而设立的。

  从改革目标看,成渝试验区已经由原来的经济建设为主,发展到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也就是说,由经济任务变为社会责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应该做到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的权利。二是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三是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主要是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等。

  从改革重点看,也由原来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改变为制度机制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认为,成渝试验区是市场经济的一场更深刻改革,重点是要综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体制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制度创新将是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对成渝两地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统筹城乡的规划编制、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等,充分体现了对制度创新的强烈需要。

  从国家扶持方式看,虽然成渝试验区也将享有国家给予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一些政策扶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给钱、给政策”。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国家给予成渝试验区更多的主动权,目的是鼓励他们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从评价标准看,成渝试验区未来建设成功与否,其衡量尺度也将与现在的试验区相差较大,GDP增长速度、外商投资数量等,可能将退居于城乡收入差距比、就业率、社会满意度等指标之后。

  杨伟民表示,设立统筹城乡试验区本来就不是为了增加GDP和财政收入,更不是为了多盖一些高楼,或者搞一些水、电、路、气建设,而是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让城乡在统筹之下实现共同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不为“增长极”,而为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 2007-6-19 浙江日报000102007-06-1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