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免费培训,告别“应者寥寥”的尴尬
· 弹簧理论:求学的“辐射效应”
· 走进大学,让被征地农民圆梦
· 谋生计外,更为追求生活品质
· 社区优势:在“家门口”上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区优势:在“家门口”上学
  看到社区分发的培训项目宣传单,毛丽君心中一动。

  高中毕业的她,已经15年没进课堂。如今,既然政府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何不前去尝试一下,重温一番求学的感觉?

  可是,白天忙上班,晚上做家务、照顾女儿,毛丽君的日程安排里似乎没有“空闲”二字。

  最后还是家人的话鼓励了她:“来回一个多小时,摸黑到杭州城里读书,想去的都去了。何况现在有条件在‘家门口’上学?”

  搭乘邻居同学的便车,10分钟不到,毛丽君就能从下沙街道松河社区的家中,赶到培训所在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下课回家是晚上9点左右,她仍能有机会陪伴女儿入睡。

  在“家门口”上学——这样的便利条件,让许多像毛丽君这样的“妈妈级学员”重返校园。更为重要的是,母亲的“求学”经历,对家庭教育颇有益处。

  毛丽君说,现在,家长们尤其是40岁左右的妈妈们,再也不用担心因缺乏计算机技能而“丧失话语权”,搞不清楚孩子们在电脑面前“摆弄些啥”,甚至还能与孩子在“相互切磋技艺”间,加强沟通与情感交流。

  家长学员们学习的过程,显然要比年轻人艰难许多。不说家务琐事的干扰,单就记忆和理解能力而言,他们也显得缺乏自信。

  曾任培训班授课教师的芦京昌,对此表示理解。“边工边读”本来就非易事,何况是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生产和生活方式都面临巨大转型的被征地农民?

  芦京昌还总结出了这批特殊学生的几个特点:一是目标比较实在,大多是为了考证、加工资,以及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二是他们已不太适应学校教育,“正襟危坐”难以想象,完全避免迟到早退和缺勤也不现实;三是很朴实、好沟通,有什么苦恼和困惑,他们都愿意与老师交流。

  刚开始上课时,坐在后面几排的男学员有人吸烟。芦老师笑着说,教室属于“禁烟区”,下课时的走廊可以为大家破个例。从此,教室里“烟消雾散”。

  一名女生经常迟到,理由是“下班迟,饭没吃完就赶来,还是来不及”。在老师的提醒下,为避免影响他人听课,她改变了吃饭时间,把盒饭带到教室里,第一节课结束后再吃。

  负责被征地农民培训班招生、报名、管理等工作的陈宇枫老师,在听到这样的评价时最有成就感。在学生们经历最初的适应期后,任课老师忍不住夸奖:“这些学生,现在真比全日制的学生还用功。”

  在学校由杭州市区搬迁到下沙后,作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院长,刘苏闽曾担心过成人培训项目的发展受到地域限制。现在看来,这样的顾虑可以打消了。

  她还期待着,“在家门口上学”的理念能够日渐深入人心。社区教育的成长和终身教育的流行,将为学院开拓新的发展契机。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社区优势:在“家门口”上学 2007-6-14 浙江日报000102007-06-14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