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满怀信心说经济
· 党员与群众寄语党代会
· 广场演出贺盛会
· 谈起教育话就多
· 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 尽心服务好乘客
· 女代表:一道亮丽的风景
· 当好群众的“娘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本报记者 肖国强 实习生 张庐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自主创新是推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报告有关全面加强自主创新,特别是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论述,引起了代表们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他们表示,报告充分体现了我省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对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破解创新中的关键难题

  “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省党代会代表、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有着切身的体会。这家传统纺织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发现,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往那种依靠量的扩张来支撑企业发展的路子,再也走不通了。

  “要摆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赵林中告诉记者,集团非常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最近五六年每年花在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的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占了企业销售额的5%。

  省党代会代表、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文兴教授表示,浙江经济在经过了多年的迅速发展之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成长烦恼”:主要产业多数集中在传统领域,多数产品处在价值链低端,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好当前产业结构中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的问题,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省党代会代表、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委书记尚国胜说,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高新区连续10多年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调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合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科技人员为主力军……对于报告中有关自主创新的这些论述,许多代表认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只有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这既是对企业的鼓励,同时又是对企业的鞭策。”赵林中说,当务之急,是企业如何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最近集团出资3亿元和中国纺织大学一起共建纺织科技基地,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自主创新上,高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陈文兴表示,目前我省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研成果既要‘顶天’,以体现水平;更要‘立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位来自省科研院所的省党代会代表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人员应该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努力攻坚,再把科研成果加以示范推广,推动成果转化。

  培育鼓励创新的“土壤”

  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报告中的这些论述,令许多代表倍感振奋。

  尚国胜说,为了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杭州高新区先后出台了近40条鼓励措施,而且每年都要听取区内几百家企业的要求和呼声,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的创新热情也由此高涨。数据显示,去年全区研发投入达到了28.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6.5%。目前,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我们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对于创新文化的培养,党代会代表们感受很深。他们说: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很长的研究周期,我们要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文化,培育出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土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0004 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本报记者 肖国强 实习生 张庐 2007-6-13 48256F32002924A6482572F8004C21F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