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多元化投入 标准化建设 一体化管理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在浙江向教育大省、教育强省迈进的过程中,夯实教育基础,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把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引入农村,诸暨市教育局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幼教实际兼具诸暨特色的农村幼教发展新路子,对其他地区发展农村幼教颇具参考价值。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教育底蕴深厚,基础教育发达。近年来,诸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办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机制完善、保教质量优化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幼教实际兼具诸暨特色的“多元化投入、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幼教发展新路子。
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点179个,其中农村幼教园点159个;全市在园幼儿27337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8%;共有幼儿教职工1953名,其中在编公办教师261名,专业教师1426名,学历合格率达99.9%,高学历比例为62%;有省示范幼儿园7所,绍兴市农村示范幼儿园28所,绍兴市农村合格幼儿园54所。2003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
多元化投入
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
多元化投入,是诸暨幼教发展的成功经验。近年来,诸暨市根据幼儿园建设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的实际,提出“创新办园体制,盘活教育资源,规范办园管理,提升办园水平”的农村幼教发展总体思路,建立“政府主导,村、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幼儿园建设资金筹措新机制,确保农村幼儿园建设有多元、集约、稳定、高效的资金投入,由此形成了“四个一点”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1.各级政府拨一点。为激发各镇乡(街道)及村集体办园的积极性,诸暨市财政每年拨出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幼儿园建设。市教育局创新机制,出台“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每年从教育系统专项预算资金中拿出100万元,用于农村幼儿园建设的补助奖励。政府的资金牵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镇乡、村举办幼儿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镇镇兴办幼儿园、村村争办幼儿园”的氛围迅速形成。
2.学校、教办自筹一点。各学校、教办在获得政府拨款的基础上,坚持鼓励发展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方针,积极筹措幼儿园建设资金,特别重视调动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投入学前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办园活力,提高办园效益。
3.行政村承担一点。各镇乡政府借势行政村办园积极性高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幼儿园建设资金承担方案,根据实际要求较富裕的行政村独立承担中心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经济不太宽裕的行政村,各村共同承担中心村建设资金。这种利用村级资金筹建中心村幼儿园的模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全面推动了农村幼儿园建设。
4.社会各界捐助一点。诸暨市大力倡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学,鼓励采取不同形式参与农村幼儿园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市社会力量投入幼儿园建设资金已达2000余万元。如店口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和应店街镇中心幼儿园采取“民营先行,政府延后回购”的融资策略实施建造,由政府统一规划制定政策,吸引经济实力雄厚的个私老板出资建造幼儿园,然后政府按略高于银行利息的利率逐年归还本息,若干年后将产权收归国有;草塔镇企业家杨洪康一人捐资300多万元创办南屏中心村幼儿园。
多元化的投入,明显加快了诸暨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目前,全市100%的镇乡(街道)独立建制中心幼儿园;三年来,新建、改建中心村幼儿园66所。
标准化建设
优化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在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过程中,诸暨始终坚持“整体规划、标准建设”的方针,确保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时俱进,整体到位。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一次规划,逐年实施”的工作思路,统筹制定《诸暨市农村幼儿园网点调整规划》,大力调整园所布局,提出规模办园、办成型园的建设要求。近三年来,共调整撤并村级幼教网点173个,各镇乡幼教网点布局日趋规范,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中心村幼儿园为主体、幼教教学点为辅助”的农村幼教办园格局。
2.抓住机遇,标准建设
牢牢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类教育创建等有利时机,统一标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1)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机遇,盘活资源,“腾笼换鸟”。农村幼儿园毕竟面广、点多,如果全部实行新建,不仅资金有压力,而且选址、争取土地指标都存在实际困难。为此,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许多镇乡(街道)在落实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调整中小学布局,盘活教育资源,改善办园条件。目前,该市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建的幼儿园一共有30余所。
(2)抓住各类教育创建的机遇,一次性投入,高标准建设。紧紧抓住教育强市(镇)、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等契机,高标准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特别对新建幼儿园,统一标准,严格把关,无论是选址还是大环境布局及活动室内部的装修设置和设施配备等都按照省定办园标准和绍兴市乡镇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建设。全市所有新建农村幼儿园都具备合理的布局、完备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3.创设载体,提升品位
(1)以“督导评估”抓手,进一步规范幼教管理
每年都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当年中心工作的重点开展督导评估,通过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分阶段、有步骤平衡、发展幼教事业。如前几年,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是工作的重点,资金筹措难度大、困难多,就把该项分值权重加大,突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力推动农村幼儿园建设;200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非公办幼儿教师养老保险、离岗补助、最低工资等有关文件精神,尽量提高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稳定师资队伍,把教师待遇这项的分值权重加大,确保相关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从2006年起,又将重点放在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及内涵提升上。
(2)以“特色兴园”为平台,进一步促进内涵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准,本着“少花钱、多建设;不花钱、也建设”的“特色兴园”的战略目标,在全市幼儿园中开展“一园一品”特色立园工程。目前,“一园一特色,一镇一品牌”已成为诸暨广大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幼教的发展内涵。
由于采取“软硬并举、内外兼顾”的发展策略,诸暨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得到了全面迅速的提升,农村幼儿同样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该市100%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绍兴市农村示范幼儿园,80%的中心村幼儿园被评为绍兴市农村合格幼儿园。
一体化管理
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诸暨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此大背景下,幼儿教育管理也朝着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大步迈进。
1.抓基础,理顺体制。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管理,促进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实行了“地方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的管理模式。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幼儿园管理工作;镇乡(街道)政府负责按省定标准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有计划地发展中心村幼儿园,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教办、中心学校配备1名幼教专干负责辖区内幼教行政管理工作,中心幼儿园接受教育局、教办、中心学校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并负责本镇乡(街道)各中心村幼儿园及教学点的业务指导。
2.抓机制,统筹统管。为确保农村幼教正常有序地发展,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师资、招生、经费管理、业务指导、规范办园等方面的矛盾,确定了 “五统一”的农村幼教管理模式,实行镇乡(街道)政府领导下的教办(中心学校)统筹管理。具体做法是:
(1)经费统一支配。各镇乡(街道)内所有幼教园点将幼儿收费全部上交镇乡(街道)教办、中心学校,由教办、中心学校统一管理,分园设账,单独核算,并实行教办主任、中心学校校长 “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度。
(2)师资统一管理。为保证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水平和质量,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聘用,由镇乡(街道)教办、中心学校负责对属地幼儿园教职工岗位进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以此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统一考核评估,制定统一考核目标,对各幼儿园及教师进行统一质量评估,统一工作考核,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统一调配,各镇乡根据教师水平及个人意愿,结合幼儿园需求统一调配,优化师资结构。同时,实行中心幼儿园园长竞争上岗和局任命制,在教师层面推行城乡“上挂下派”制度,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四是统一培训,各镇乡统一实施“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考核达标”的“四定”培训方案。
(3)待遇统一落实。各镇乡(街道)教办、中心学校统一负责落实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问题,做到工资按月发放,养老保险按时投保,入党、评先、晋级、奖励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目前,全市100%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均落实了养老保险和最低工资制。
(4)业务统一管理。建立以镇乡(街道)中心幼儿园为主体的保教业务管理制度,统一落实教材选定、园本教研、教育科研、质量评估、卫生保健等内容,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教玩具统一配置。各幼儿园根据需要提报物品需求计划,由教办、中心学校统一购买、定做,做到计划调配、按需分配,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诸暨幼儿教育将继续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幼儿教育”为宗旨,以率先实现“农村幼教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幼教内涵建设,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幼儿教育整体品牌,进一步推动全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诸暨:推进农村幼教事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