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胡锦涛会见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
· 展现和谐浙江五年精彩画卷
· 党员与群众寄语党代会
· 海盐群众享受更多“上门服务”
· 手机停机保号费每月不得超过五元
· 民间家什“入驻”博物馆
· 五位民间人士昨获奖
· 砍掉“经验”门槛 看重务实肯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外来创业者在德清设立的
“非遗”保护与传承奖颁奖

五位民间人士昨获奖
  本报德清6月9日电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李剑民 马秀松) 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德清县举办民间艺术展示活动,5名各怀绝艺的百姓成为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奖——“运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奖”的第一批获奖者。

  “运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奖”由安徽籍外来创业者余运来于去年底出资5000元设立,奖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功的民间人士,每人500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元素。”余运来在德清务工创业13年,非常喜爱当地特色民间艺术,他希望通过此举鼓励更多人加入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的行列。

  在掌声中,5位获奖者接过获奖证书。其中,82岁的欧阳习庸多年研究防风文化, 75岁的村民汤小娥的剪纸作品《蚕花姑娘》等颇具地方特色,村民娄金莲传承了当地群众喜爱的特色舞蹈《扫蚕花地》,被誉为“江南风筝王”的张志刚首创了“羽毛风筝”,“德清舞龙第一人”董宝松在发扬当地舞龙文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政府的引导及民间人士的感召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在今天的民间艺术展示上,德清特色舞龙戏的传承人董宝松带来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组成的舞龙队,现场为人们表演了场面壮观的舞龙戏。董宝松的弟子、28岁的金鹅山村村民姚意翔说:“如果通过我们这一代的传承,子孙后代还能看到先辈们留下来的舞龙戏,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五位民间人士昨获奖 2007-6-10 48256F32002924A6482572F5001A1F3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