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条战线的14位嘉宾,今天下午走进了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和省远程办共同举办的“党员与群众寄语党代会”大型报网互动论坛现场,和广大党员群众一起回顾了过去5年来浙江的辉煌成就,畅谈5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滴变化,展望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让经济列车又好又快前行
论坛开始,一段反映浙江5年经济飞速发展、城乡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视频短片拨动着现场每位嘉宾的思绪……
杭州祐康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红勇激动地说:“祐康5年来在做强做大做精食品制造业的同时,将新型服务业作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她说,这5年,祐康集团的年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长。
丁宏卫作为省十大技能状元,今年“五一”节前夕受到省政府10万元重奖。同时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丁宏卫说,当他获奖回到单位后,同事们感叹说“知识就是财富”。丁宏卫还和网民分享他的感受:只有敬业爱岗,为企业作出贡献,才能得到职业上的认同,享受和企业共同进步的成就感。
作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眼中的这5年,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5年。郭占恒用“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来概括省委省政府对需求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3个着眼点,用“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9字总结了我省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战略。另外,我省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推进循环经济“991工程”。
又好又快,还体现在我省经济建设的另一个亮点新农村建设上。说到这里,论坛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嘉宾的发言也更加踊跃了。
来自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星民村的嘉宾——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盛永良对星民村的变化如数家珍。从农村到城区,从农民到市民——星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8052元增加到2006年11006元;从原来脏乱差的单家独院到新式农民多层住宅社区;从祖祖辈辈种地为生,到从事个体经营、到外地承包土地搞规模经营多种职业身份……
这是一个发达地区城郊村的变化,而在偏远的山区景宁县英川镇,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科技特派员张放也在过去的5年和当地农民共享丰收的喜悦。张放清晰地记得,2002年刚到英川镇的时候,当地一片梨园20多年来没有结果子,老百姓期望中的“摇钱树”变成“要钱树”。张放采用高接换种的技术,第二年就让每株树产出30多斤优质梨。仅种梨一项就让当地农民每年人均增收600元。当地农民从此知道“科技就是金子”,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农民对科技的渴望,也令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强深有同感。他谈到,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民非常需要科研成果,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以及检测服务。这些年来,省农科院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通过科技来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方面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非农产业,使浙江农民收入连续22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位。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农村换了新貌。”嘉宾郭占恒总结道,“千万工程”加快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快了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加快了城市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向农村延伸。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由于正值高考,如何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成了论坛现场的焦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万健说:“我们学校有句顺口溜:‘大一规划人生,大二锻炼能力,大三职业定位,大四就业指导’。”他认为,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只有更多的企业走进校园,成立实训中心,把学生的课堂设在企业里,才能实现学校与市场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杭州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党委书记唐国宏结合社区情况,讲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除了提供就业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外,需要全社会多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保障的头等大事。”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广胜说,5年来,我省着力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加强就业帮扶。重点围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进行帮扶。今年又针对城镇“零就业”和农村“低保”家庭人员,采取一系列就业优惠措施。
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更多地向全社会覆盖,也是热议的话题。
浙建集团省建工劳务公司民工俞力对最近的5年深有感触:“原先是10个民工挤一间简易房,如今5人一间标准房,住宿条件大大改善;原先几个月甚至一年拿不到薪水都正常,如今工资月月清;原先小孩在城里上学求人无门,如今周边出现了一所所民工小学,小孩上学有了保证。”
身为浙建集团省一建公司教授级高工邵凯平也有自己的体会:“浙建集团有上万名农民工。企业除了按时足额把工资发放到他们的手里,还注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公司建了多所民工学校,使民工不仅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识,还使民工懂得如何维权。”
陈广胜点评说:“省委、省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努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高度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尤其围绕让农民孩子‘念上书、念好书’,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着眼于让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强预防少生病’,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今年在抓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同时,提出明年要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
杭州小营街道姚园社区低保户尚国英说:“作为困难家庭,全家人这几年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天热了,社区干部带着水果到我家送清凉;过年了,司法局的领导拎着米和油到我家送春风;原先低保户是320元(每月),现在提高到370元(每月)。这份爱心是我们一家的依靠。”
回顾5年来我省大社保体系框架的建立与完善,陈广胜介绍说:“2003年以来,我省率先将城乡孤寡老人纳入集中供养,率先对被征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对贫困学生实行助学制度,对困难家庭给予住房救助,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让先进性的旗帜高高飘扬
5年来,浙江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作保证。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星民村党支部书记盛永良有着自己的体会:把党员这块牌子“立”起来。
盛永良举例说,在星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在加强党员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让党员积极参与帮扶困难群众、做义工、义务巡逻、义务保洁等活动,给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村里成立了一个“党员智囊团”,12名党员专门为村里的大事出点子。
5年来全省党的先进性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让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坚很感慨,他说:5年来,省委十分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全省干部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142万人次,275万名党员接受了各种培训。特别是为期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在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中,100多名市、县(市、区)委书记带头下农村下企业蹲点调研,最近,“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正在深入开展;党员作用充分发挥,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党员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卓有成效。作为祐康集团党委电子商务支部书记,俞红勇说:支部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2名党员,如今已经发展到90名,而且这些党员基本上分布在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等关键岗位上。
俞红勇还动情地回忆起两件事:2003年非典来袭,很多配送工也产生了心理恐慌。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刻,是公司的党员勇敢地站出来,稳定了“军心”,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公司来自江苏农村的员工胡继军2年前妻子早产,双胞胎儿子放在医院保温箱救治,每天开销2000多元,家庭生活为此陷入困境。是集团内党员3万元的爱心捐助,为小胡解了燃眉之急。小胡为两个儿子起名“胡伟祐”、“胡伟康”,表达一家人对党组织的感激。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党员陈逸菁回忆说,大一时整个年级只有她一人入党,如今班级已成立了党支部,每幢宿舍楼还有一个“党员之家”,电视、电脑、书籍、报刊一应俱全。学生党员除了在“党员之家”参加支部活动外,还形成了一个“学习小园地”,把整个公寓的学习氛围都调动了起来。
5年来,我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很多,胡坚概括说,主要是组织建设的创新,阵地建设的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创新,发挥党员作用方面的创新和基层民主方面的创新。
论坛结束前,每位嘉宾都热情寄语,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浙江的未来更加美好!
(本报杭州6月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