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浙江农村公路2007迈向新征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农村公路2007迈向新征程
沿着条条村路,去农村感受那份别样幸福
  浙江农村公路2007迈向新征程

  沿着条条村路,去农村感受那份别样幸福

  浙江今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1000公里

  改建通村公路9000公里 联网公路2000公里

  日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2007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关工作意见》。提出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相关资金补助政策和办法。届时,浙江大地又掀起新一轮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浙江省把农村公路建设放在各项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计划总投资4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1000公里,其中通村公路9000公里,联网公路2000公里,使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3%、路面硬化率达到86%。

  让“民心工程”成网络

  按照计划,浙江在已完成“双百”目标的县(市、区)及重要乡镇,试点开展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让惠及全省3000万农民的“德惠工程”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今年,浙江省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将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全省农村联网公路的立项需符合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建、养、运”协调发展和便捷安全畅通的原则。二是同一方向以打通断头路和跨区域就近的原则。三是科学、经济、路网合理的原则。主要以能联片成网且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重要集镇与中心村通村公路为主。同时规定,农村联网公路的技术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目前,浙江省金华市的浦江县、台州市的椒江区等地都正紧锣密鼓地全面部署今年农村公路联网事宜。浦江县是全省五个农村公路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2007年计划建设农村联网公路50公里。目前,该县各乡镇、街道正在认真筛选申报项目,县交通局工程技术人员对符合条件的联网公路项目抓紧论证测量,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已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实施。

  椒江区交通局针对当前全区农村公路建、管、养现状,就农村公路的试点内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今年农村公路工作计划。该区政府还把通村公路与民间桥梁的建设工作列入全区2007年“十大为民办实事”之一。目前,区政府已成立联村联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专人具体抓、相关部门单位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同时该区还正着手制订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输管理等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资金筹措渠道。

  给村路都系上“安全带”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从上海驱车来余杭境内径山寺游玩的卓先生十分感慨地向记者讲述了他亲身感受到的浙江省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的变化,两年前他驱车盘旋上山时,一路惊险不断,“当时心一直提在嗓子眼儿,今年感觉就舒坦多了,临崖、急弯路段全装了钢护栏,不慌不忙开车上山,秀美风景看个够!”

  在浙江的龙游县,目前农村公路已达800多公里,投入其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资金也近800万元。共设间断式防护墙16000多米、钢质防护栏19000多米、警示桩约3万根、减速带1500多米、各类标志标牌近2000块等安全保障设施。为农村公路通行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安全保障。

  从今年起,浙江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内的通村公路和联网公路实施路段的安全设施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年度计划项目内安全设施的实施路段,根据当地已经完成建设和投入,按完成后的实施路段每公里1-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一般县每公里1万元,欠发达县及脱贫县每公里2万元。对省政府公布的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高落差6000个重点专项整治点段的补助经费另定。

  同时,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2003~2006年以来已经完成通村公路新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建设“回头看”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查漏补缺,以完善安全设施、排水沟等为重点,全面整改于2008年6月全面完成。对列入省政府公布的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高落差6000个重点专项整治点段,确保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

  浙江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新型管理养护体制

  各级政府全力投入 农村公路有路必养

  5月1日开始,浙江省兰溪市各镇、乡、街道先后组建的农村公路养护人员就陆续到位并开始上岗管养辖区农村公路了。这是由该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签订了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书,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并由各镇、乡、街道分管交通的领导兼任养护站负责人。

  在此之前,浙江的海宁市、浦江县、安吉县等地都先后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农村公路养护方法。至此,浙江省农村公路的养护已基本步入专业化、正规化轨道。

  建设是基础,养护是保障。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现行农村公路养护的必由之路。为此,浙江正在出台《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深化全省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改革,明确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逐步建立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抓好对海宁市、诸暨市、椒江区、松阳县、浦江县农村联网公路、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综合试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建、养、运一体化协调发展。同时落实各级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农村公路管养职责,督促各级对农村公路管养经费的落实。

  安吉:                

  责任考核,一人一路

  浙江的安吉县境内没有国道、铁路、航空,而且内陆航运不发达,但农村公路里程却达到了1768.899公里。为能管好养好这些路,该县交通部门利用“百名交通干部联百村”活动,以及两会议案、提案的答复机会,上门向农村群众、代表委员会沟通宣传。并通过县政府出台颁布《安吉县县乡、通行政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暂行办法》,修改完善《安吉县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县政府还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乡镇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制定奖惩办法,建立完善县连乡、乡连村、村连队的农村公路责任制管养模式。

  同时,该县编印的《安吉县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农村公路管养技术与成本控制,并率先在湖州地区开办了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培训,不定期对各乡镇的分管领导,专职交通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使公路管理员也成了公路管养的行家能手。

  今年,安吉乡镇部门率先在乡道公路上推行管养责任考核模式,由乡镇部门出面,参照《公路养护考核细则》标准,采取签订承包协议书办法,实行一人一路的责任制管养,核定养护经费,公路部门协助乡镇采取月度、季度以及不定期的抽检,实行责任考核,奖优罚劣。行政村负责的村道管养则形式更多,报福深溪村的党员和高坞岭村的村干部都当起了“路段长”,梅溪镇则发挥团员干部生力军的作用,召集村级团支部团员认领路段进行管理。这些形式多样的路段长管理办法,通过省级、市级小康示范村、文明村、特色村的创建活动来检验成效。

  海宁:                

  “八个统一”编织“养护大全”

  浙江的海宁市目前正着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出台的“八个统一”标准。内容涉及到站房设施、设备配置、管理模式、养护内容等八个方面,可谓是网罗了农村公路养护的方方面面。

  站房设施统一。各镇(街道)均设立公路管理站,名称统一为“××镇(街道)公路管理站”;设立统一路徽;站房面墙颜色统一为黄色,上书红色标语“养好公路 保障畅通”;站房功能不少于7项即:有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值班室、工具间、卫生间、车库等。

  设备配置统一。各镇(街道)公路管理站设备配置要求:沥青路面不少于7台套;水泥路面不少于6台套;具体是拖拉机不少于1辆,治虫泵不少于1台,3千瓦发电机不少于1台,打枝伐木电锯不少于1把;切缝机不少于1台,电镐不少于1台,沥青路面增加平板夯不少于1台。

  管理模式统一。实行镇(街道)统一管养,各镇(街道)相应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制度。

  人员配备统一。主要指人员组织结构相统一,各镇(街道)明确公路管理站站长,管理人员(兼路政员)要求2~3名,生产作业人员按1人/5公里配备。

  养护内容统一。主要是指路基、路面、桥涵、沿线设施、绿化五大块20项内容,如路基的养护要整理路肩、边坡、修剪路肩草、清除杂物,保持路容整洁,路面的养护要清除路面泥土、杂物,保持路面整洁,桥梁、涵洞要清除污泥、积雪、积冰、杂物,保持桥面的清洁等。

  信息管理统一。各镇(街道)公路管理站统一使用浙江省公路站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要求配备信息化管理电脑1台,值班通信电话1部,并按要求及时进行信息化管理。

  资料台账统一。主要指墙上统一张贴“二图六表”,做好“三本”记录。“二图六表”即《公路站基本情况表》、《出勤出工统计表》、《公路养护月完成情况表》、《晴雨记录表》、《材料耗存登记表》、《公路小修保养经费计划执行情况表》、《公路管养路线示意图》、《公路养护质量示意图》,并及时按月填写;“三本”记录即《收工记录》、《路况(路政)巡查记录》、《公路养护管理站台账》并及时按要求填写。

  资金管理统一。各镇(街道)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开设专户、单独建账核算,并落实自筹配套资金,保障乡村公路管养资金及时到位。各镇(街道)将半年度、年度的乡村公路养护经费财务报表报送给市公路管理段,每年由交通局、财政局组织对各镇(街道)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据悉,目前海宁全市有12个镇(街道)均建造了养护站,农村公路养护基本到了“四化”(养护模式多样化、资金投入多元化、组织领导科学化和养护技术标准化)和“八统一”。

  七大举措让新农村交通更畅、更快

  建、养、运一体化不仅是农村公路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交通环境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今年,浙江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客运和站场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建、养、运”一体化协调发展。在此进程中,浙江强调从实际出发,联手共建,各负其职,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好中求快,稳步推进。从以下七个方面助跑农村交通发展新步伐。

  农村通路,规划先行

  规划工作是农村公路工作的龙头,农村公路建设要以规划为先导,首先要做好规划。

  浙江省各地结合实际,强化农村公路“建、养、运”一体化的统筹与协调,分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为推进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协调发展,浙江省交通厅提出,今年以县为单位全面开展农村公路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凡规划不完善,不切合当地实际的,将暂缓安排有关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同时加强对年度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增强计划的科学性、严肃性。

  拓宽渠道,筹资建路

  在浙江并不发达的常山县,该县政府通过加大安排乡村康庄工程年均建设的额度,重新明确县级补助资金政策等措施,提前完成“双百”目标。苍南县各乡镇党委、政府则是想方设法鼓励项目所在地村委会利用外出经商村民和劳务输出人员回家过年之际,采取茶话会宴酒会等不同方式进行筹集,并把捐献的数额全部树碑立传,红榜公布,取得可喜成果。宁波奉化市则是通过内挤方式,挤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松阳县各乡镇把落实和筹集配套资金作为加快康庄工程建设的突破口来抓,通村宣传发动、一村一议、社会捐资、群众集资、山林发包、部门支持、企业赞助等形式落实康庄工程配套资金。

  2003至2006年间,该省已累计完成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投资201.6亿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55726公里,提前一年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五年建设总目标,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由2002年底的57.7%提高到2006年的90.23 %,通村公路硬化率由48%提高到80.76 %。全省有5个市和61个县(市、区)提前实现“双百”目标。在新一轮农村公路贯通成网之际,浙江省交通厅又适当增加了对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村公路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农村联网公路,通村公路安全设施,实行先建后拨,“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同时,还将继续调动各方力量,为共同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而拓宽资金渠道。

  规范程序,提高效率

  如何加强规范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由经验所得,只有着重围绕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完善,才能提高农村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保障能力。

  在新进程中,浙江将严格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结合农村公路特点,进一步规范程序,提高效率。进一步加大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不断总结和推广示范工程典型经验。加大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配套完善工作力度,农村公路新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建设严格实行与主体工程“四同步”,对已完工建成项目的安全设施,结合省政府公布的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高落差6000个重点专项整治等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制定方案,加大投入,限期完成。积极开展已建项目“回头看”活动。对照标准和要求,做好以安全设施、排水防护等为重点的“查漏补缺”工作。

  联路成网,便捷出行

  不断完善提高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水平,浙江交通部门结合省委、省政府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有规划、有计划、有重点、有条件地建设一批以重要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的农村联网公路。

  同时,农村联网公路首先要在符合农村公路规划,符合联网公路立项建设条件和原则的基础上,今年省、市两级着重抓好试点,总结经验、完善办法、逐步推行。

  路通车通,城乡一体

  笔者日前在通往龙游县城兰塘村路段,看到这样一幕:一位40多岁的村民在离家10米的地方,放下残疾车,然后抱起他的父亲上了停在马路边的公交车,并且感慨地说:“幸好有公交车到家门前,不然我们出行的困难就多了。”这都要从农村客运网络说起,至2006年底,浙江省农村客运班线达3441条,班次14.2万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35%;共计通达行政村33894个,通达率为85.77%。全省约2300万农民兄弟的出行得到了保障,占农民总数的99%。城乡客运一体化让600多万农民兄弟享受了与城里人相近的出行方式。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运输是目的。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浙江各地将农村客运,农村站场建设纳入农村公路的规划中,同步规划,同步考虑。而农村客运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完善规划、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率,逐步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城乡客运市场,实现城乡客运资源共享,运力结构得到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乘车方便快捷、安全舒适,车辆运行畅通有序。

  养护管理,责任落实

  浙江在今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将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推进:加快工作进度,争取省政府在6月底前出台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尽早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同时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落实各级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农村公路管养职责。督促各级对农村公路管养经费的落实。

  安全廉政,一丝不苟

  “工程优良、干部优秀、廉洁高效。”做好农村公路廉政保障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序进行,是又好又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必然要求。浙江各级交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交通部《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廉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该省的《关于加强乡村康庄工程廉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廉政建设的组织保障。

  杭州市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坚持安全廉政一齐抓,交通与监察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康庄工程廉政保障工作的通知》,建立起市、县(时、区)和乡镇三级廉政保障组织,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上下联动。项目的资金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公开财务预决算,接收社会各界和广大村民的监督。

  全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主动会同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增强监督合力,认真抓好廉政制度建设和制度的执行落实,强化对重点环节的廉政监督,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各级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继续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11 浙江农村公路2007迈向新征程 2007-6-9 浙江日报000112007-06-0900006;浙江日报000112007-06-0900007;浙江日报000112007-06-0900014;浙江日报000112007-06-09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