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建设集约型行业 交通在发展中转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7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设集约型行业 交通在发展中转型
  建设集约型行业 交通在发展中转型

  ■ 走在前列篇——

  创造浙江高速公路建设新纪元

  一组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数字,在跳跃,在延伸,在不断地更新。

  高速建设高速高效

  1996年,145公里,零的突破;

  2001年,660公里,数的突变;

  2006年,总里程达到2383公里,位居全国第五,成为浙江高速公路发展的里程碑。

  其中,2006年完成数516公里,仅杭州市高速公路建设在当年就实现总里程484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成环连网,为实现浙江交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此外,世界最长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华东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将陆续在浙江省建成。本届政府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000公里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累计总里程排全国第五位。这是一个历史新纪元。

  2006年,全省交通部门牢牢把握“在全国交通行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省各行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建成通车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南浔至姚家桥段、姚家桥至界牌段,杭新景高速公路洋溪至寿昌段、千岛湖支线、龙游支线,台金高速公路临海至仙居段,丽龙高速公路(除莲都区段)、龙丽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汪家埠至昌化段等10个项目,4年来新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075公里,里程数几近于前13年的总和,实现了省内“四小时交通圈”,交通保证畅通,速度就是高速,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2007年再求突破

  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要确保申嘉湖高速公路嘉兴段、湖州段,杭州湾大桥南接线、北接线,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沪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沽渚至宁波段,丽龙高速公路剩余路段共7项计329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再力争诸永高速公路诸暨段、金华段(磐安双峰隧道以北),台金高速公路西段(其中苍岭隧道为独立项目),杭浦高速公路杭州段、嘉兴段,杭长高速公路泗安至安城段共7项约311公里建成通车。

  同时,要继续抓好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金塘大桥和西堠门大桥、诸永高速公路磐安双峰隧道至永嘉段、黄衢南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申嘉湖高速公路练杭段9项计419公里在建高速公路,还要抓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宁波绕城公路东段、台(州)缙(云)高速公路东延段、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接线等3项计72公里高速公路。

  此外,围绕“十一五”末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快嘉兴至绍兴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象山以南段、龙泉至庆元高速公路和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至白沙关段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缩短项目前期时间,确保项目建设的合理工期。    

  创造浙江高速新纪元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既耽误不得,又失误不起。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是交通管理部门的应尽职责。“十五”以来,浙江省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将继续快速发展,使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更大进步。

  沿海地区是浙江省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西部山区也是浙江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希望之所在,通过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能够带动东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交通管理部门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指导,改善服务,确保高速公路“畅、安、舒、绿、美、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保证。

  成就属于过去,荣誉属于未来。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但浙江交通人不会有丝毫的松懈,将继续抓住机遇,在今年高速公路建设决胜年和作风建设年,以更昂扬的精神风貌,更旺盛的斗志,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再创高速公路建设辉煌业绩,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 干在实处篇——

  高速公路建设

  从量的增长进入质的飞跃

  浙江高速公路建设进展加快,2007年全省计划投资232.8亿元,截至5月底实际完成投资78.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3.7%。其中,今年计划建成通车的64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截至5月底实际完成投资32.35亿元。目前,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段等14条在建项目,均进展良好。

  2007年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攻坚之年,任务艰巨,尤其需要落实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督查,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推进和谐交通事业发展。

  抓质量:                

  “确保五年、力争八年不大修”

  省交通厅提出,在“全省新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一年明显改善、三年全面提高”基础上,实施工程做到“确保五年、力争八年不大修”这一硬指标,采取了一系列改善路面质量的措施。第一,以黄衢南高速公路典型示范工程试点为契机,通过召开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现场会等形式,倡导精细管理的理念,实施《浙江省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创精品工作;第二,出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石料管理办法,实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石料市场准入制度,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83家石料申报企业的现场考察、石料技术指标检测,提出并下发整改意见,再对其进行复查验收,公布了第一、二批验收合格单位名单,对提高今年沥青路面石料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第三,出台了《浙江省高速公路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规定》、《关于切实提高我省沥青砼施工质量的实施意见》等一大批质量管理文件,为规范从业行为、提升高速公路总体质量提供制度保障;第四,分阶段举办多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培训班,培训管理人员280余人,技术人员800余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第五,成立沥青路面质量督导组,建立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状况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对18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每月进行2次现场监督检查,有力地促进了路面质量的提高。

  对高速公路进行路面专项质量督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必选项目。5月22日,浙江省交通厅质监局对台缙高速公路缙永段进行路面专项质量督查。督查组通过对沥青路面和水稳结构层的拌和场、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现场质量,路基上路床和边坡、桥梁桥面系的施工质量,及施工、监理单位的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认为较好地执行了《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手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工程总体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督查组同时还要求,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全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实体质量,加强过场督查,加快绿化进度,减少路面污染,继续保持“十五”期间高速公路和列入省政府考核项目的工程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100%的好势头。

  保安全:                

  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理念

  强化意识,建章立制,保障高速公路工程安全平稳实施。近年来,我省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大型结构物、长隧道、高边坡屡见不鲜,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针对这一情况,从省厅到各市都自觉地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管理范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开展了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努力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持了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平安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4月23日,浙江省交通厅领导督察华东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顶隔板设计问题时,强调要按照“安全第一、尊重科学、尽快解决”的原则,破解技术难题,尽早妥善解决。省厅领导在督察中,既肯定成绩,又提出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工程建设指挥部以及项目公司和各施工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确保年底建成通车目标和安全生产目标“双实现”。

  全省交通部门强化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严格高速公路安全设计审查,编制了《浙江省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要点》,加强对设计这一源头环节的安全目标控制,并以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为抓手,加强安全生产的各类台账管理,并印发安全生产管理手册,起草下发《浙江省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平安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全省高速公路行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见证了科学发展观在浙江高速公路事业的具体落实。

  促进度:                

  确保2007年建成通车项目万无一失

  攻坚之年,及时出台有关合理安排路面和附属工程工期的指导性意见,指导2007年建成通车项目业主、指挥部合理安排工程总体计划实施,以确保提前实现通车目标;针对部分落后标段施工单位营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省厅、公路局和质监局一起,对部分项目营运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即刻督促其履行合同,加大流动资金投入,及时制止、预防违规挪用建设资金。为抓好工程进度和行业监管,确保2007年建成通车项目如期完成,派出项目督导组,现场蹲点,帮助协调解决工程重大问题,对推进项目建设起到显著作用;有关市、公路处、质监站、项目指挥部人员等上下联动,对各有关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进行大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到位。

  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为主线,狠抓质量,重在落实,大胆创新,努力创优,在质保体系的建设、质量通病的治理、现场质量的控制、市场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山区高速公路、特长桥隧结构工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把高速公路做大、做精、做强、做美,实现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从量的增长进入质的飞跃,是浙江交通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加速集约发展 构建和谐高速

  我省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以实现建设与环保并举、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为目标,尽可能做到高速路与大自然的和谐,减少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沿线地形、地貌、原生态的自然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明显受到土地稀缺、环境脆弱等制约因素的条件下,坚持走整合资源、集约开发之路,推进浙江高速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高速公路节约土地有良方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高速公路建设是用地大户,耕地占补平衡始终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各地在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上,从细部入手,灵活选用指标,使建设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又能体现土地节约与自然和谐。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黄衢南高速公路江山段工程,全长76公里、总投资36亿元,主线征用土地达8000亩。该工程坚持走集约化道路,在建设中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能进行造田的小荒山,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耕地。在借土方后的荒山上,再利用公路已占耕地的耕作层弃土造田。目前,该工程已由此新造良田500多亩。仅江山石门镇安基一个村,征地只有40多亩,通过合理“借方”新造标准农田100亩,节约了大量土地。安基村所在的石门镇镇党委书记郑土祥介绍,整个镇因为高速公路建设被征用耕地535亩,非耕地450亩,而通过上述方法造出的标准农田目前计有400亩左右。随着工程的进展,这一数字还有望继续增加。这对于一个经济收入60%来自农业的乡镇来说,新造良田就像找到一个聚宝盆。

  黄衢南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设计在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巨大且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考虑减窄硬路肩宽度,以减少开挖量,或防止因开挖过度而引发地质灾害,而在条件适合的路段增设港湾式停车带,以提高路侧的安全性。在杭浦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边沟设计时克服传统习惯上的宽、大、深,特别是不论排水距离及汇水面积,全段落单一断面的传统做法,采取灵活自然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对原设计的倒梯形边沟进行优化设计,改为矩形边沟,仅此一项每公里就可节约土地约3亩。建设部门积极鼓励沿线各地乡镇村在全力支持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无障碍施工的同时,主动与施工单位协商,统一组织有选择地提供路基工程借方用地,不仅满足高速公路建设就近借方和节省搬运成本的需要,又借机对山场进行了造田造地,适当地发展效益农业,拓宽致富路,既保持了社会稳定,又促进了和谐交通。

  多举措实现集约发展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在交通规划设计时,以建设环保型高速为目标,尽可能减少高填深挖,对施工期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生态恢复。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如何提高土地指标使用效率问题,如何合理选择和利用线位资源等问题,综合各种因素,积极创新,探索出以下多项有效措施:一是坚持把节约用地作为规划的主要原则。以全长222.3公里的两龙高速为例,建设初期就按照规划由一级公路改为高速公路,相比较先建一级公路、再建高速公路节约了土地2.7万亩。二是合理选线,将节约用地作为工可研究的控制指标,黄衢南高速在开化横枝至安徽桃林段,通过三个方案比选,节约用地150亩。台缙高速东延段中的临海寺前张至椒江西洋段也通过三个方案比选,节约耕地164亩。三是优化纵面,节约耕地。尽可能与当地政府、群众协商减少通道的设置数量,尽可能采用规范确定的通道高度标准,尽可能降低分离立交桥的跨径等,从而达到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占用土地的目的。四是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减少护坡道宽度等,最大限度节约占地,如杭长高速二期依此方法减少用地约70亩。五是开展路桥、桥隧比选,以土地指标作为重要标准,杭徽高速余杭段采取在02省道上架设高架桥方案,虽然投资有所增加,但减少征用土地约1500亩。六是优化公路边沟、航道边坡,申嘉湖杭高速连杭段、杭州湾大桥南岸接线等项目以此节约用地320亩。

  坚持建管并重 加强全面养护

  确保高速公路“畅、安、舒、绿、美、谐”

  从世界发达国家公路事业的发展规律看,公路事业一般要经历“建设为主、建养并重、管养为主”这样三个阶段,现在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干线公路网比较完善,建设任务基本结束,已经进入“管养为主”阶段。就当前浙江的发展阶段看,未来十年主要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正处于从“建养并重”到“管养为主”的转变过程,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浙江构建和谐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6000美元的过渡阶段,管理和养护将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国家财富

  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一个社会转型、公共需求深刻变化、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交通部李盛霖部长认为,现在已进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从全面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改革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大。这些特点和变化,既给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又带来了新挑战。

  公路建设是创造财富,养护管理则是保护财富。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保护同等重要。“十五”以来,浙江省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将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到“十一五”末,浙江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3500公里,可能达到3700公里,世界最长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华东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将在浙江建成。建设成就越大,养护管理工作责任越大、任务越艰巨。浙江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力气,投入更多的资金,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国家财富。

  交通部《“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和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六个一”要求,确定了“维护一个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公路管养职工队伍”的主要目标。按照这一目标,将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核心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安全畅通、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资金、制度、人才、科技为保障,坚持建管养并重、增量与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突出用户优先,在发展的目标取向上突出安全优先,在发展的模式上突出效益优先,在发展的手段上突出科技优先,实现速度向效益、管理向服务的根本转变,走出一条既符合浙江实际、又紧把时代脉搏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之路,确保高速公路“畅、安、舒、绿、美、谐”,促进浙江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速公路养护投入继续加大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由重“建”到重“养”,是关键。目前,浙江高速公路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在路网总里程2383公里的长线上设立服务区30个。全省共有19家高速公路经营业主承担养护责任,2006年全省高速公路养护投入超过10亿元,约占2005年通行费的12%,平均每公里养护投入约为50万元/公里。各高速公路经营业主认真贯彻省厅《关于实施干线公路路面专项整治的意见》,以提高路面平整度为中心,以桥头跳车、路面车辙及其他常见病害处理为重点,通过病害处治加罩面的主要方式实施高速公路养护专项工程,全面提高路况质量。经过一年的努力,全省高速公路绝大部分路段路面平整整洁、病害处治及时、排水畅通、边坡稳定、绿化美观、安全设施齐全、桥梁隧道等结构物完好,基本无桥头跳车现象,路况质量总体较好。

  规划是龙头。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成功的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编制的《浙江省“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得以贯彻执行,各地和各高速公路业主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通过对管养路段路况现状和养护需求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养护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对专项工程、日常养护、四新技术和资金保障等内容进行合理预测与科学规划,不断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和可预见性。

  预防为主兼顾防治结合,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各高速公路经营业主高度重视安全畅通和“三防”工作,针对2006年台风影响次数多、突发性灾害天气频繁的严峻形势,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应急预案,落实人员设备,储备救灾物资,强化安全责任,严格值班制度,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优质服务取得成果,已成为展示浙江交通形象的示范窗口和一条亮丽风景线,杭州绕城下沙服务区等服务区,被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评审委员会授予“2006年度中国高速公路优秀示范服务区”称号,沪杭等4条高速公路还被授予“文明公路”称号。

  □ 昝爱宗 丁瀚斌 袁会畅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10 建设集约型行业 交通在发展中转型 2007-6-9 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16;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07;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09;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08;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05;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06;浙江日报000102007-06-09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