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组建太极拳队的通知
各位居民:
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完善,群众文体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我社区先后成立了合唱队、健身队、戏曲队、书画协会等队伍,现社区欲组建一支太极拳队,望喜爱太极拳的居民踊跃报名参加。
当我在电脑显示器上阅读这条言语质朴的《通知》时,吕月芬正在一旁接听电话。事实上,她在向电话那头的社区居民介绍次日清晨聚会的地点。报名参加太极拳队的居民将第一次接受教练的培训,因此她有必要详细描述晨练场所的行进路线。“有60多位居民报了名,他们大多数是老年人。”吕月芬告诉我。
吕月芬,社区妇女文教委员。她的工作非常平凡。但是,她十分自豪地在这个社区工作。这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社区——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在水一方”社区。
4年前的非典期间,联系各个家庭的网络功效在“在水一方1号楼”得到充分显示。“非典”销声匿迹了,网络却在近年来飞速蔓延。一个符号从“在水一方1号楼”向外伸展,很快连接到几幢楼、几十幢楼,如今覆盖了整个社区,并且已经与世界各地沟通,进行着现代生活与文化的交流。现在,请把这个符号留在我们电脑的收藏夹里,显示在电脑的桌面上:http://www.zsyf.net.cn。“在水一方”社区的居民说,网络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
2004年春天,我采访“在水一方”社区时,社区主任朱静霞指着一幢四层小楼介绍说,街道为了支持社区工作,特地把这幢楼房让给社区用,社区正在把二楼改建成网络中心,三楼改建成电子阅览室。
如今,当我再度徜徉“在水一方”,朱静霞依然坐在社区主任的位置上。不同的是,她家里比几年前多了一台电脑——属于她自己的电脑。朱静霞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青雨”——网名。白天,朱静霞在社区忙忙碌碌,行使着“小巷总理”的职权;夜晚,“青雨”通过自己专用的电脑,在网络上与社区居民连线。
拥有10个自然小区的“在水一方”社区,现有3234户居民,其中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白天,他们在不同的单位为杭州新城的建设贡献力量,晚上,他们回到家中,在http://www.zsyf.net.cn这个大家庭里倾述生活的甜酸苦辣。
这天夜里,“青雨”收到“平安无事”的信息:
“偶是吉林人,城镇户口,现住‘在水一方’社区世纪坊。目前已经怀孕,请问如何办理准生证。需回吉林吗?谢谢!”
生儿育女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青雨”不敢怠慢,立即指示社区专业计生委员通过网络详细介绍了相关事宜。看到“平安无事”发出了满意的帖子后,“青雨”放了心。这时,已经是深夜了。
夜里的居民小区并不宁静,汽车的喇叭声、家装的噪音时常引起人们的怨声。“青雨”发起网上讨论,对类似不文明现象展开猛攻,很快解决了大家的问题。
网络让朱静霞的工作不分昼夜,但是,却让她掌握了“十八般武艺”,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结交了许多事业上的好帮手。
朱静霞说,当她以“青雨”出现时,最喜欢看看“rivenmou”在干些什么。这个网名叫“rivenmou”的人是http://www.zsyf.net.cn的活跃分子,聪明而热情。社区里的许多大事,都是在“rivenmou”召唤下办成的。
其实,“rivenmou”就是牟晓军——当年“非典”时期“在水一方1号楼”居民网络交流的开创者之一。这位执教于浙江省电力教育培训中心计算机系的年轻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近几年里打造了“在水一方”社区的网络生活。2005年,他将自己开设于“非典”时期的论坛贡献给社区后,一同开办了现在的专门网站。目前,由牟晓军为主发起的多件实事为社区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受到许多住户的赞扬。同时,他在http://www.zsyf.net.cn论坛上的“rivenmou”版主地位愈加牢固。
人们或许还记得,社区老人朱艮的两个儿子在美国工作,平时很少回国。2004年春节前夜,牟晓军他们通过网上论坛发起集体年夜饭活动。结果,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带着自己拿手的佳肴,与朱艮老人同吃团圆饭。此事被新闻媒体报道后,成为永久的美谈。那么,后续故事又是怎样的呢?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从此,每逢年三十,都有一家人陪伴朱艮老人度过,他们两家结成对子,别的好心人还插不进去呢!
找到这一家人是在星期天,女主人章安琪与丈夫共同经营着杭州高科石化产品有限公司,几乎没有休息日。章安琪说,现在每逢春节,他们铁定要与朱艮老人一起包饺子欢度。她觉得这很平常,不值得宣传。如今,章安琪一家日常就同朱艮老人“打成了一片”。原来,朱艮老人早年是浙医二院的医生,英语水平颇高。章安琪的女儿前几年还是大学学生,双休日回家时总是忘不了陪伴朱爷爷聊天,爷孙用英语交流,其乐融融。有的时候,章安琪一家还陪同朱艮老人一起去户外休闲,让老人看看杭城的巨大变化,呼吸新鲜空气。他们还一起去浙江音乐厅和电影院听音乐、看电影。在外人眼里,章安琪与朱艮仿佛就是一家人。章安琪告诉我,朱艮老人家的房门备用钥匙也由她保管,朱艮有事离开杭州数日,家中的花草浇水和室内卫生,就由章安琪“承包”了。不久前,章安淇准备去别的地方买房居住。但是朱艮舍不得他们一家离开。最后,章安琪决定留下来。“的确,我们就是一家人。”章安琪自豪地说。
(三)
一位叫“绿茶”的网民在网上发帖子说:
我家住在杭州惠民路附近。最近从http://www.zsyf.net.cn上了解了“在水一方”的和谐生活,真是羡慕万分。我期盼这样的日子。
“绿茶”此言代表了许多人的心愿。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在水一方”社区现实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世界浏览这里的一切。他们发现,团结互助的居民生活其实仅仅是“在水一方”社区和谐主题的一个方面。在这里,http://www.zsyf.net.cn大家庭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值得大家向往。
我在http://www.zsyf.net.cn网站的“社区新闻”看到一则通知:
为了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社区于近期举办一次“排舞”培训班,旨在相互学习,增进交流,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望有兴趣的朋友积极参与,前来报名。
“排舞”这个名词很新鲜,感觉很时尚,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发起和组织这场活动的妇女文教委员吕月芬自然免不了负责介绍,她在网上键入一段解释文字。于是,很快就有20多人前来报名。吕月芬告诉我,今年4月,上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邀请了省群艺馆的专业老师对51个社区的文体骨干进行了“排舞”培训,教大家“竹屋”、“与我共舞”、“欢乐一起来”等6只由“拉丁”、“伦巴”等乐曲组合成的一套“排舞”。她去学了,现在,她要将所学的教给社区的舞蹈爱好者。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成为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新媒介。上网阅报、看新闻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但是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掌握电脑操作的人却不多。但是他们仍然希望能有机会学习一下电脑操作知识。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在水一方”社区特别举办了电脑培训班,许多老年居民前来报名学习。家住世纪坊小区的张大伯,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电脑,虽然他早年曾在香港担任过电影《少林寺》的导演,但那时电脑还不像现在那么普及,会用的人也很少,那时剪辑片子都是让别人做的。后来张大伯年纪大了,眼也花了,便更没有机会去使用电脑。他看到社区电脑培训的通知,就和老伴一同过来报了名,而且学得特别用功。难怪有人这样说,住在“在水一方”,不懂电脑可不行!
“在水一方”的居民是幸福的。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这里是一个和谐而温暖的港湾。这里的居民高兴地自称为“水民”,每当http://www.zsyf.net.cn发布集体活动的消息,“水民”们总会热情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的才华,享受自己的喜悦。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社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居住在“在水一方”的小姑娘金格格是一位初中学生。对她来说,走出户外,投身大自然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享受。但是,社区举办的集体旅游活动,总是与她的上学时间相冲突。终于,在一个暑假,金格格跟着爸爸、妈妈,和社区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一起踏上了观光的旅程。在风光旖旎的舟山六横岛,金格格在阳光、沙滩和海风的陪伴下笑得格外开心。接着,她的灵感出现了。结果,一篇题为《走!看海去》的散文从金格格的电脑显示器上诞生:
“在网上得知互助会组织我们游六横岛的消息,我第一个跑去向爸爸、妈妈告诉这个好消息,爸爸、妈妈大声说:‘当然去,跟邻居们聚聚。’我高兴得好几天晚上睡不着觉。
“去的路上,我数了好几遍,才数清,一共来了58个人,足足坐满了两辆汽车。住我家隔壁的王奶奶一家五口都来了,还有楼下的孙阿姨和小哥哥也来了,这下我又可以和小哥哥一起玩了,还有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也来了。临出门前,爸爸、妈妈告诫我要懂礼貌,要照顾老人,害得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不知道叫了多少遍,谁让我这里年龄最小呢,不过,听到他们一个劲地夸我,心里挺高兴的。
“短短两天,我们一起游泳,一起捉螃蟹,一起吃饭,彼此都多了一份关心、关爱、亲情。听大人们在一起商量,还准备组织到“双溪漂流”去玩呢!
“我喜欢杭州,喜欢我住的小区,更喜欢邻里互助的叔叔、阿姨,还有社区的叔叔、阿姨们。我要告诉所有我的朋友,记住我们的社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