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8版:又好又快在浙江
3  4  
PDF 版
· 为创建“生活品质之城”作贡献
· 昱辉,“闪耀”在光伏产业链的最上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2006年8月上市到2007年5月30日,浙江昱辉阳光能源公司(ReneSola,简称浙江昱辉)从首发价格1.5美金,最高时甚至达到了12.5美金,市值翻筋斗一样涨了8倍多,演绎出一段“太阳传奇”。这个2005年9月份才正式投产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市值12亿美元的上市公司,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企业增值800倍。
昱辉,“闪耀”在光伏产业链的最上端
  浙江昱辉成立于2005年6月,是太阳能级硅片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坐落于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工业区内,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之一。昱辉的生产流程处于光伏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环节,拥有明显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从事半导体废碎硅片、硅料的回收处理和高品质的太阳能级单晶硅片、多晶硅片的生产和销售。到2007年底,力争成为世界前三位的太阳能电池用硅片生产企业。今年5月31日,在2007年浙商大会上,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喜获“2007浙商创新大奖”。

  “神速”上市 源自创新

  “浙江昱辉”缘何能在短短7个月时间里通过英国伦敦交易所的层层审核,成功实现上市?

  董事长李仙寿和浙江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非常勤奋,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早上8时30分准时进厂,晚上10点多离开工厂。他的厂房和他的衣着一样,虽然并不光鲜,但朴素而实用。整个厂区一如李仙寿的性格,低调而平和,只有每一栋厂房上面显著的Renesola的标志隐含着他们公司有一些国际化色彩。

  李仙寿说:“因为我们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经济效益好,企业管理到位。”据了解,由于欧洲和美国对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强劲增长,造成硅片短缺,“浙江昱辉”的产品已供不应求,连明后年的订单都已“塞得满满的”。让外界看好的是,“浙江昱辉”的原材料也是废物利用,他们通过回收处理半导体废碎硅片、硅料,生产高品质的太阳能单晶硅片、多晶硅片。据了解,通过废物利用,企业的产品成本下降了20%。

  事实上,李仙寿和他的3个合作伙伴在浙江嘉善注册成立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之前,他们已经在浙江玉环做了3年的太阳能电池板生意。那时他们是台湾最著名的股王——太阳能电池厂商茂迪公司(全球太阳能企业排名前十位)的下游厂商,从茂迪采购太阳能电池,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加工成草坪灯用电池板出口美国。虽是小市场,但年销售额1000万美元,日子倒也不错。

  然而,德国颁布绿电上网政策之后,太阳能电力从概念性产品变成了真正可以被大规模使用的产品,市场需求暴涨,电池片被大量销往欧洲。2004 年下半年,李仙寿已经无法从茂迪拿到更多的太阳能电池片——行业迅速扩张导致原材料紧缺。“除非你们能给我供货!”自己都缺货的茂迪甩给李仙寿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让李仙寿意识到,自己该往产业上游走——生产硅晶片,成为茂迪之类的电池厂商的供应商。那时候,因为供应商无法供货,他们小小的玉环县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已经处于休眠状态,无法继续。李仙寿立即退出他一手创立的玉环县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带着15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和一拨人来到浙江嘉善,在这个离上海不过1小时车程的小镇开始做自己上游的上游。

  硅晶片生产一向被视为高科技产品,研发和生产难度超过原来的电池板生产不说,光是巨额的生产设备投入,就已经吓跑了不少潜在投资者:一台生长太阳能硅棒的单晶炉需要80 多万元人民币,一台把硅棒切割成硅片的切线设备需要300 多万元人民币。他的150 万美元只够投资厂房建设。2005年6月份,嘉善厂区即将完工的时候,他们手头已经没有钱给设备供应商了。

  幸运的是,太阳能市场当时实在太好,无锡尚德2005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后,太阳能电池更是成为最热门投资产业。因此,设备订单一到手,李仙寿决定冒险一试:凭着做电池板时和南京中电光伏科技建立起的交情,他拿着公司的生产计划和4 台单晶炉订单跑去见中电光伏执行总裁殷光友。原料紧缺的中电光伏科技立即派人去嘉善调查,看到昱辉厂区内安装着瓦数巨大的变压器和不小的厂区规划,做变压器出身的中电人相信了李的话,给了他们订单和400 万元预付款。这笔钱被李用来付了单晶炉的钱, 买了硅料,并于10月份按时给南京中电交货。中电收到这批单价才4 0元/片的硅片后,又给了昱辉4000 万元的订单和预付款。有了南京中电光伏科技的先例,李仙寿拿着更大的设备订单去客户那儿时,无锡尚德等大厂商也都顺理成章地把预付款拨到浙江昱辉账上,无锡尚德8000 万元,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1亿多元。台湾茂迪在查阅了和李仙寿过去3年多达数十个合同实施记录之后,也破天荒地预支500 万美元的现金给昱辉。短短半年时间,浙江昱辉收到的预付款就达到了3亿元,李仙寿又把这些钱投入到了厂房和设备上。

  企业的海外上市是昱辉公司经营创新的典范。2005年底的昱辉公司还是一个处于试生产阶段的小光伏企业,哪家风险基金愿意投资一个还没有成型的企业?甚至当时的昱辉公司都没有钱请会计师和律师。首先,总经理李仙寿百般努力做通了两位来自华尔街来中国调研光伏企业发展的基金经理,他们竭力帮助昱辉公司做环球游说;其次,昱辉公司毅然放弃了以往主营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得到了下游企业的大力支持,使全公司的产品只有一种产品一种规格;再次,在伦敦股市低迷、以及德国世界杯融资最困难的期间,与世界著名的太阳能企业台湾茂迪公司签订了三年金额超过1亿美金的合约,并在证券市场进行公告。这一系列的努力,使昱辉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资本故事。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浙江昱辉的生产车间里单晶炉增加到186 台,切线设备增加到30 台。硅棒产能也迅速从零到1200吨,6000 万张硅片,年产能将达到170 兆瓦,2007年预计产能将达到320兆瓦,成为世界前三大硅片供应商之一。

  变废为宝 拥硅为王

  现在,昱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硅片再生产商,不仅仅他们的成本比国内同行低10%,利润也高出同行10%,所有产品几乎是一下线就被客户拉走,一点成品库存都没有。

  2006年,昱辉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人民币,盈利2亿元。根据2007年产能增长计划,预计2007年总销售收入25亿元人民币,总盈利5亿元人民币,预计2008年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币,盈利10亿元人民币。

  “我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硅片再生产商。同时,通过对半导体和太阳能行业废硅片的回收,我们也是世界上领先的多晶硅再生产商。”言语间,李仙寿颇为自豪。

  选择废硅料和废硅片作为生产硅片的主要原料,而不是依托硅矿建多晶硅厂,成本低廉是主要原因。废硅片和废硅料经常被轻易丢弃,少有人关注其回收等细节问题,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全球每年的废硅料和废硅片规模为6000吨到8000吨,可以产出5000吨到6000吨的硅料。

  在废碎硅片的回收技术上,昱辉公司目前在该领域已经有所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申请并受理了9项专利,其中5项发明专利,已通过浙江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并列入2006年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计划。公司投资4000~10000万元,计划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

  目前,昱辉的产品一半供应国内,另一半供应国外市场。国外客户主要是韩国、美国等地的厂商。昱辉和茂迪签订了一份三年供货合同,将从2007年到2009年共为对方提供80兆瓦的硅片。此外,为了获取更多原料,昱辉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

  政企共进 实现双赢

  “浙江昱辉”作为2005年落户姚庄镇的一家外资企业,当时注册资本仅150万美元。落户姚庄后,企业创造了多项奇迹:前后仅用4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投产;2005年9月投产后,销售收入和利润呈跳跃式增长,仅用7个月时间,就成功实现在海外上市。

  “没想到我的企业落户姚庄后能有这么快的发展,没想到这么快就圆了我的上市梦。这离不开当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关心,也足以证明嘉善姚庄是最值得投资的区域之一。” 李仙寿高兴地表示。

  确实,安商、亲商、富商,是姚庄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既定决策之一,也是营造招商引资软环境的实务之一,通过实实在在的一条龙服务,把温馨送到了外商的心坎里。在引进昱辉、服务昱辉的过程中,姚庄镇专门成立了昱辉阳光服务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顾林法亲自联系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专门配备了三名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为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针对企业提出的涉及面广、难度大的供电、供水、用地等问题,镇里又通过综合协调,实施部门联动,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公司决定在英国伦敦创业板上市后,涉及公司所需要的证件、资料非常多,需要公司在短时间内进行股权重组、资产合并、外资公司注册、增资,还需要所有经济主管部门出具意见、证明等等,并且要求所有资料、证件在一星期内全部提供。为确保企业顺利上市,镇有关部门连续一星期蹲点办理、跟踪服务,最后在规定期限内办妥了所有证件、证明及上市前的全部准备资料,为公司的成功上市提供了便利。

  在昱辉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发展过程中,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服务环节,而且前后交叉、互为重叠,仅单个项目报批就涉及六次增资、十六次变更。但在姚庄镇,服务企业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企业发展就是全镇经济发展的理念,已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企业无论是项目报批、证照办理、工程建设等生产事务,还是开业后劳动用工、人才招聘、子女就学等后勤服务,事不分巨细,时不分昼夜,只要企业的需求到哪里,镇有关部门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都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如今,昱辉从刚起步时占地面积不足30亩,发展到现在占地面积440亩,月用水量不足万吨,发展到现在月用水量突破10万吨,发展的脚步从没受到土地等要素、资源的约束,始终在姚庄镇良好的服务伴随下发展加速。

  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是姚庄经济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而昱辉阳光的崛起,正是一个生动缩影,一曲共赢交响。

  从2006年8月上市到2007年5月30日,浙江昱辉阳光能源公司(ReneSola,简称浙江昱辉)从首发价格1.5美金,最高时甚至达到了12.5美金,市值翻筋斗一样涨了8倍多,演绎出一段“太阳传奇”。这个2005年9月份才正式投产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市值12亿美元的上市公司,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企业增值800倍。

  我省第一家在英国上市的企业——

  昱辉,“闪耀”在光伏产业链的最上端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又好又快在浙江 00028 昱辉,“闪耀”在光伏产业链的最上端 2007-6-8 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3;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4;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5;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6;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7;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8;浙江日报000282007-06-08000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