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京城第一烂尾楼”的北京东华金座项目,在停工4年多后最近再次启动,原本早就应该入住的100多位业主,最乐观的估计,也要等到2008年6月才能拿到房。
东华金座项目绝非个案。有媒体报道,北京有数十栋“烂尾楼”,大都是已经出售的期房,涉及数千个家庭。
7000多万元预付款被套牢
东华金座项目位于北京宣武区两广路的南侧,1998年批准立项。最初由北京房开置业有限公司(原北京市宣武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进行开发。由于缺少项目启动资金,取得开发权后,北京房开置业有限公司将项目转卖给北京市中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鼎公司支付了一部分项目转让金,向银行申请贷款,并对房屋进行预售。2003年初,项目土建部分将近竣工时,由于拖欠施工费等多种原因,项目被迫停工。
东华金座业主李焰白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他每天都会来看看这个让他全家心痛的楼盘。李焰白说:“当初的东华金座楼盘设计为760套,预售出144套,涉及业主108人。我记得,东华金座是从2000年9月开始预售的,最初开发商给我们的承诺是2001年10月竣工,2001年12月入住。而后来又向后期的购房者承诺2003年12月底入住。但事实上,从2003年5月开始,项目就完全停下来了,我们100多位业主先期交付的7000多万元预付款都被套牢了。”
房产纠纷:都是“预售”惹的祸
东华金座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邢宝军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东华金座这样的“烂尾楼”,与现行的商品房预售制度不无关系。“就我了解到的情况,因为有商品房预售制度,购房人几乎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提款机’。通常,开发商只投入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资金,从政府部门拿到土地,然后用土地到银行做抵押启动项目。而真正的建设资金大都是中标的建筑商垫付。开发商唯一要做的,就是取得相关预售许可后,坐等收钱。”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这一制度实施13年来,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这一制度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远大于政策的初始目标。商品房预售制度将开发商的融资和销售合为一体,为开发商非法集资和转嫁市场风险提供了便利,侵害了购房者的权益,开发商自身成为这一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局长洪可柱坚决要求取消预售房制度,规定开发商不能卖期房,只允许卖现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一位负责人也撰文指出,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预售的融资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林增杰教授认为,商品房预售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而且这一制度牵涉开发商、银行、业主、中介机构等,取消这一制度暂时不太现实。
据了解,央行、银监会和建设部正在制定关于楼盘预售款专项管理的新的监管政策。这项政策以设立楼盘预售款专户为核心内容,即在该监管框架下,开发商在不同预售项目间调拨预售资金的行为,很可能被禁止,促使预售资金真正做到“只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记者从北京市建委了解到,北京市在预售资金的管理方面将出台新的措施加强管理。关于监管商品房预售款的政策正在酝酿中,今后房地产开发商要在银行设立一个预售款“专用账户”,要划拨这个账户的资金,必须先递交相关申请和证明文件。新政策将从制度上限制开发商随意使用期房的预售款。
新华社记者 胡梅娟 孙晓胜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