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数据速递
· 新“门当户对”,似是却非
· 知识积累决定创富水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数据速递
  8000个就业社区就业率达90%

  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是宏观调控四大指标之一。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开始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近8000个社区经省市评估率先达标。达标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了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

  劳动保障部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10个省份的充分就业达标社区超过社区总数10%。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主要工作就是开发公益岗位,促进政策落实、开展就业援助,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长效动态机制。

  博士工资今年涨幅低于硕士

  根据日前刚刚公布的《广州市2007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博士工资的高位数月薪为23907元,而硕士为26940元;2006年博士的工资增长为1.4%,而硕士的工资增长为10.2%。无论是从薪资的高位数还是增长水平来看,博士的收入水平都有逊于硕士的迹象。

  总体来说,依旧是学历越高,工资越高,每一级别的学历工资基本相差千元。但统计表明,硕士的工资有赶超博士的趋势。从广州市2007年不同学历新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看,各学历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只有博士在下降。博士2006年平均工资是40479元,今年平均工资为39977元,下降了1.89%;硕士2006年平均工资是32636元,今年平均工资为34198元,增长了4.79%。

  酒店业重“诚实”轻学历

  据介绍,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各大餐饮、酒店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也快速扩张。调查发现,59%的负责人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名合格的酒店管理人员必备的条件,而20%的负责人认为酒店管理人员必须有艰苦创业的精神,认为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则占12%,只有3%的招聘负责人认为管理人员的“学历”最重要。

  而在酒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48%的酒店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36%的酒店则要求管理人员有“开拓精神”,还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16%的酒店认为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勤勉敬业”,高达88.9%的酒店则对管理人员是否“诚实守信”最为看重。

  79.5%储户打算转投外资银行

  近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对广东境内营业的各银行服务状况进行了大规模民意调查。在《广东银行业服务满意度居民评价调查》中表明,已经在外资银行办理业务的居民占3.1%;未来一年内,不满排长队,将有79.5%的广东居民有意向去外资银行办理业务。

  超过80%的人愿意在自己最满意的银行继续办理业务,但真正忠诚的仅在30%左右。在问到“您是否会在未来的一年内去外资银行办理业务”时,只有17.4%的人选择“不会去”,18.6%的居民“已经办理”和“一定会去”,64%的人“愿意去尝试”。这意味着国内各银行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在“您对(国内)银行不断收取各种服务费”(查询费、年费等)的评价中,有44.3%的人认为这一行为是“店大欺客”和“不守诚信”,在“居民认为广东银行业需改进的问题”中,解决排队难问题的选择比例高居榜首,达到78.1%。对此,受访公众也提出多条改进意见。66.8%的受访居民认为,“提高窗口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47.5%的人觉得“增加营业窗口和营业人员”,42.5%的人提出“工作人员需提高服务意识”等等。

  (以上均据新华社)

  孩子“受欢迎”最让家长幸福

  父母的幸福感难道只和孩子的成绩挂钩?日前一项最新调查交出了一份“另类”答卷。杭州江心岛小学在全校六个年级的200位家长中作了一项有关“幸福感”的调查后发现,对99%的家长来说,孩子和伙伴们关系很好、在同学中受欢迎才是他们的“幸福之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情会随着孩子成绩的好坏而变化”这一王牌选项却只获得了62%的家长认同,屈居第二。

  网络调查也显示,在500名参与者中,虽然仍有43%的人认为家长最应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觉得“交往能力最重要”的网友也占到40%,可以算是平分天下。

  中国健康教育学会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也表示,这种变化表明,中国的家长变得“开明”了。许多人一改往日“家长式”的独断专权,开始关注孩子成长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诚实、友善等。毕竟,如何与人交往是“要花一生学习的功课”,小时候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从中获益。

  (据《生命时报》)

  75.7%大学生愿参加防艾活动

  近日,“2006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态度”的调查报告显示,92%的大学生知道感染艾滋病会有生命危险,84%的大学生知道通过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感染艾滋病,82%的大学生知道目前没有艾滋病疫苗。但同时,31.7%的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不同,只有47.2%的大学生知道感染了HIV在一个月内无法检测出来。

  75.7%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跟艾滋病有关的志愿活动;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也比较宽容——认为艾滋病病人可以就业的人占31.1%,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就业的有42.9%,明确表示不可以的仅占3.6%;表示可以入学的占41.6%,有所限制下可以入学的有30.7%,明确表示不可以的有6.8%。

  另一方面,恐惧和排斥情绪也有不少。比如说当问到“你的同学如果得了艾滋病,你愿意不愿意继续跟他生活在一起”,回答“不愿意”的比例还是挺高的,有23%。44.1%的人说不清楚,勇于接纳的只占32.9%。

  (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调查 00014 数据速递 2007-6-7 48256F32002924A6482572F0003F82A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