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专版
3  4  
PDF 版
· 浙江农村消防工作开创新局面
·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我省大刀阔斧整改“三合一”隐患
  近年来,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对消防工作的不够重视,集生产、仓储、生活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屡见不鲜,它不仅造成严重隐患,而且整治难度大、反弹快,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专门召开“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现场会,2006年4月至12月,一场大规模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浙江全省铺开。

  明确职责 层层落实

  强势推进“三合一”隐患整治工作

  2006年,省政府和公安厅相继召开全省性“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会议,再次进行部署,强势推进我省“三合一”整治工作。同时,省公安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工商局、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省“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安、安监、建设、工商、国土、消防等部门的职责。

  2007年,我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线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督办”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政府、村(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等的作用,实行政府、部门和企业三体联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全面开展整治工作。一经发现拒不整改且严重存在“三合一”隐患的企业,相关部门将互相通报,按职责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停产停业整改或暂扣或吊销证照,或在用工、工商注册、贷款等方面加以限制,提高门槛。去年一年,经过地毯式的排查摸底后,全省共排查出存在“三合一”火灾隐患的场所21899家。

  为了使普查整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丽水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对“三合一”场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市公安消防支队充分发挥基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开展了出租房屋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温州市认真结合“铁网三号行动”和居住出租房整治工作,对本地“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推进整治工作;嘉兴市利用设立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采取积极引导的措施,缓解厂房、仓库用地紧张现状,优先解决“三合一”场所企业生产用房,设立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搬迁“三合一”场所内员工宿舍,从源头上根治“三合一”现象;衢州市有关部门要求隐患单位及时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对整改难度大、牵涉面广的“三合一”场所,由整治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研究对策措施,提出整改意见,限期予以整改;台州市黄岩区整治办公室印发了《黄岩区“三合一”场所和家庭作坊及“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手册》,供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干部及村(居)负责人参考使用,效果明显;金华义乌市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工作,由政府领导亲自抓,将“三合一”整治工作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通过“联署办公、联合执法、联合公告”等形式,抽调相关部门业务能手每季整治一批,目前已整治了两批“三合一”场所,强制关停了50余家单位;湖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抽调市、区、镇三级单位干部2321人,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合力推进整治工作。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针对家庭作坊“三合一”场所集中的实际情况,通过整治和引导并重的方法,提出实施政府集中建造标准厂房出租的策略,较好地解决了“三合一”场所整治中存在的难点。

  治防结合 强化联动

  “三合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为坚决铲除既有的“三合一”火灾隐患,坚决杜绝新的“三合一”隐患产生,各级消防部门配齐配强组织力量,强化部门联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并采取“边查边改”,做到治理和防范相结合,合力整治“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

  一是制定严格的整治标准,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整治标准以确保人员安全逃生为先,在功能设置上,调整人员与生产设置区域;在安全疏散上,每个楼层设置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在逃生器具配备上,2层以上建筑,按每50人1具的标准配置逃生绳、室外逃生爬梯、软梯或缓降器,每层不得少于2具,同时配置逃生防烟面罩。湖州织里镇“三合一”隐患整治过程中对建筑实行“垂直隔离”和“水平隔离”整治。所谓“垂直隔离”,即一个建筑单元区只设置一种功能,要么生产,要么住人。而“水平隔离”,即是把生产与住人的楼层完全隔离,住宿的人员由外建的楼梯直接下楼,这两种隔离法从源头上确保了人厂分离。

  二是设置简单方便的消防设施。在“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中推行使用简易火灾事故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提高建筑发现、控制初起火灾的能力,在重点部位、重要蔓延路径上设置自爆式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三是严把建筑消防审核关。对工业建筑尤其是工业开发区和通用厂房建筑工程消防设施审核,实行提前介入,主动上门服务,加强指导,使园区的建设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加强督促企业在厂房建设的同时,建设住宿、生活等配套设施,从源头上杜绝新的“三合一”隐患出现。

  四是督促单位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的要求,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整治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单位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五是加强消防规划。对已纳入城市发展和城郊结合部,及时对城市消防规划进行修订完善,特别是对于新建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及时督促园区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六是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按照《浙江省社会消防组织管理办法》和省政府嘉兴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场会的要求,全面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督促乡镇政府组建专职或义务消防队,鼓励有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行政村组建义务消防队,提高农村、企业防范火灾的能力。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三合一”整治长抓不懈

  全省各地消防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立体式宣传,以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一是定期发布一期公告。在各大媒体上发布整治标准、整治内容、整治要求,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和举报。同时,对发现存在严重且难以整改的“三合一”场所定期通过各大媒体发布公告,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培养一批整治人员。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实地开展检查,答疑解惑,提高他们分析、判定、消除“三合一”场所的能力水平;三是开设一堂消防教育课。充分利用消防安全教育基地或少年消防警校组织各中小学生和单位职工接受消防安全常识教育,通过“教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宣传方式,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四是举办一期培训班。通过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单位的方式来提高人员和单位的整体意识;五是开办一期整治专报。通过刊发整治工作简报,设立网上“三合一”整治专栏,及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通报整治工作情况,推广先进整治经验;六是办理一本岗前登记卡。对“三合一”场所的员工作出必须经过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安全培训,取得消防安全培训登记卡后方可上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5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2007-6-4 浙江日报000052007-06-04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