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现代徐霞客
在驴友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喊出要做当代徐霞客的口号。驴友李晴说,在他们的圈子里,每年大家都要出门远行,到那些远离都市的贫困山区,进入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他很自信自己就是现代徐霞客,社会效益也是最直观的。与别的游客们不同的是,他们在乎最终的结果。
摄影爱好者小叶,简直是徐霞客的“粉丝”,他会一个月拼命干活,完成指标,然后突然在同事身边消失,过一段时间,再冒出来的时候,是博客上的大段游后感和照片。与他一起同行的都是陌生人,看到他在网上发的帖子就自愿相约而来,从普通的打工者到开宝马的老板,一个共同兴趣,使他们之间就再没有身份之分。
更多的变化,在于那些众多游客中的一部分人,他们趁着节假日出门过把瘾,却变得不喜欢参加旅行团,而向往“自助”走进那些还没有成为景点的偏僻山野和原始森林。他们吃住简单,不仅是为了省钱,更是因为这样可以多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相互了解和交流。如果和他们谈起游后感,往往不光是到哪些景点,还多出许多因此而来的人生感悟。
真正的现代徐霞客,却存在于“职业”层次。5月18日,记者在宁海,就碰到了这样两位:49岁的李振华和65岁的马中欣。
李振华是山东乳山市大孤山镇河东村的一位农民,他从2002年秋,骑着摩托车从山东乳山出发,遍游了五岳,并两次骑摩托车寻访了徐霞客的足迹,考察徐霞客之路,搜集了很多资料,拍摄了4000余幅照片,一路宣传徐霞客精神,“煽动”大家出门远行。他到过18个省、4个直辖市,行程23000余公里,历时一年零两个月。他还出版了《五岳探秘》、《千里走单骑——寻访徐霞客足迹》等著作。
祖籍浙江东阳的马中欣,穿着一身汗衫、休闲长裤,戴着贝雷帽,被誉为“世界华人冒险旅行第一人”。20多年来深入了160余个国家,包括南极、北极、塔克拉玛干与撒哈拉沙漠、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等艰险地区。两次应国家海洋局邀请作为南极考察队正式队员前往南极摄影考察;拍摄数万张幻灯片,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做过数百场演讲,出版《流浪天涯》、《三毛真相》、《探险式环球旅行》等13部著作,他的旅行计划已排到2010年,决心“要把地球踩个遍”。
5月25日,我们在“报网零距离”设置了一项“你想做徐霞客吗?”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网友“想做徐霞客”,做徐霞客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新风向。从黄金周“到此一游”,到注重培养人生经历的驴友盛行,再到借助大自然实现人生追求的“职业徐霞客”的增多,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的演变。
170∶1凸现做徐霞客的理由
5月18日,第二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评选结果在宁海中学体育馆揭晓。
从3月15日发布消息到4月底就截止报名的这项活动,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包括港澳台三地的报名人数就达2000多人。与第一届相比,人数翻了两番,而且报名门槛也不见得很低,不光要有在国内旅行的行为,其中对旅行中的发现、感受还必须要有文字记录,不是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是要公开出版的图书。不过,就是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符合条件的有1700位准“徐霞客”。
竞争的激烈程度为170比1,在这个比例的背后,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乐于争当“徐霞客”?
马中欣向记者展示了他手臂上的肌肉,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像石头一样坚硬吧,和20岁时没有任何变化。”他自豪地称自己从来没生过病,旅途中的严寒和酷暑丝毫不会侵蚀他的健康。这并不是他最初做徐霞客的理由,而是得到的结果。
他也问过许多同道中人,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做徐霞客,除了兴趣之外,最多的答案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他笑着说:“现代人为了健康,开始提倡不抽烟,不喝酒的饮食习惯,坚持少吃,多锻炼,其中旅行成为一种新时尚,认为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我呢,早在24年前就这么做了。”
而李晴在没有成为驴友之前,发觉自己的生活圈子很窄,眼界也不怎么开阔,成功和财富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心情郁闷想出去散散心,便是他第一次出行的原因。但现在他说,他在享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在家里和办公室里无法得到的东西,接触到许多别样人生,平时不再为现实生活中的点滴挫折而在意了,“眼界开阔多了,同事说我气度大”。
“现在这么多人想做徐霞客,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对过去比较单调的旅游方式的不满足,需要更深入更丰富的旅游活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宏仁教授说:“过去,不是到几个景点走马观花看看,就是跑到一个山洞里拿手电筒一照,这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这样就算旅游了。不仅一到节假日景点人满为患,而且自己也受累,根本没有享受到旅游的乐趣。这种爬爬山、看看水粗浅的方式,因为没有丰富的内容,文化内涵比较低而无法满足大家的深层次需求。于是就学习当年徐霞客所做的,通过了解当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社会人文,从喜欢奇山异景开始转向与人的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慢慢敞开胸怀去接纳别人。对旅游和方式不再过于注重,更在意追求内心的愉悦和精神享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也是今后的趋势。”
现代徐霞客
遁世还是入世
在这股徐霞客热中,做一个现代徐霞客,究竟只是纯个人游乐,还是有利于社会?
我们在“你认为做现代徐霞客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调查中,50%的人认为“提倡探索精神有利于社会”,50%的人认为对社会没意义,其中40%的人认为这“纯粹是个人业余游乐”,10%认为“有利于个人提升,对社会没有意义”。而且对“成为一个现代徐霞客”,70%的人表示没有信心,大家认为目前社会上对做徐霞客的认识还不是很理解,而且负面的认识比较多。
对李晴他们而言,做徐霞客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念,而且在游历过程中,也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尽管这样,他在单位,还是被归于玩世不恭一类,认为是不务正业。与他相比钱国东就更惨了,因为坚持做了一回老区行的“徐霞客”,回公司就被部门调整出去。他很委屈,其实公司的同事知道他这次跟其他驴友去江西,还有为了资助当地困难生的意思,而且他也是按规定请了年休假的,只不过在领导认为能不能推后的时候,他表示了坚持。结果,领导认为他至少和那些经常在办公室里加班的同事比,没把心思全放在公司。
而在大多数人心目里,痴迷于“游山玩水”,除了对工作不投入外,还有消极遁世的味道。一位经理对我们说,“如果工作出色,职位节节上升,哪里会去想到做什么徐霞客呢?总是事业失败才去独善其身了吧”。
但在10位当代徐霞客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职业和身份不同,有农民、记者、官员、地质工作者、僧侣、自由职业者、运动员、高级工程师、职业旅行者、探险家和经理人,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从来不耽误“正事”,他们“玩得很专业”,工作也很出色。
李振华是一个农民,他没有因为做徐霞客而把田地荒掉,他既是个种庄稼的能手,又有经济头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和当地的媒体联系,让自己“第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国农民旅行家”的名声远扬,有了知名度,他的两次徐霞客之行,就得到了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资助。桂桑是一个西藏的地质工作者,她结合常年奋战在冰峰雪岭之间的地质探勘工作,喜爱上了职业登山运动。自1975年至今,32年来她先后登顶7443米的托木尔峰、7543米的章子峰、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7326米的米绰木拉日峰和8201米的卓奥友峰,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她多次打破世界登山纪录,一次次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雪山之巅,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崇高的荣誉,用青春和生命实践了报效祖国的诚挚诺言。
无论是李振华还是桂桑,在做徐霞客的同时,又能把工作做好,甚至有利于工作的提升,使两者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因为做徐霞客而不顾一切抛弃工作和生活,相反通过做徐霞客拓展他们的视野和观念,激发了内心的求知求新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乐天知命、浪漫豁达代替了急功好利、狭隘自封,还有游历所带来的坚强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让他们成为事业强者。
那么,从社会的角度讲,对现代的“徐霞客热”应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自《徐霞客游记》开篇地的宁海的声音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考。在那里,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老百姓,他们希望做徐霞客的人越多越好。从6年前开始,宁海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今年,宁海不但与12个城市组建“徐霞客旅游带”,而且在一份联合签署的宣言中,呼吁把5月19日作为“中国旅游日”,与徐霞客故里的江苏无锡开始了“中国旅游日”之争。值得关注的是,宁海的一位干部对我们说,过去宁海人性格比较躁烈,很容易动刀动拳,农村械斗也很多。这几年宁海人变得“温柔知礼”多了,他认为,这跟当地把徐霞客的旅游精神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文化基石有关。关注自我品质修养的社会风气,其实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正如40多万网民和评委对“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评选”的评价一样,做徐霞客是在“展示新时期追求和探索的精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