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21日讯(记者 苏晓春 通讯员 盛正勰) 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即将出台之际,今天,18位来自文艺、社科等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成了今天约谈会的焦点。
省政协委员、浙江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翁国生以自己数十年的从艺经历阐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的重要性。他举了两个例子,两年前在一次昆曲界的全国性年会上,各地昆剧团纷纷推出新编昆曲,但20多台新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评。相反,来自香港、台湾的昆剧团展示的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昆曲,却深深吸引了专家和观众的眼球。还有,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推出以来,3年间在海内外上演了100场,受到许多观众特别是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的青睐,“对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正是昆曲久演不衰的原因所在。”翁国生颇有感触地说。
“浙江作为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省政协委员、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廉熙特别提出,“在保护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的意蕴,千万不要将其过度包装、使其过度商业化。”她忧心忡忡地指出,过去有些地方在对一些历史文物的保护上,往往犯了过度包装、走商业化道路的错误,使得这些文物失去了原有的本真和历史价值,今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这点。她的建议得到在场不少委员的认同,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小杭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同时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汁原味才是最值得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