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21日讯(记者 吴妙丽) 五年一瞬间,浙江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台阶。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发布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这5年是浙江发展史上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益多的5年。
从人均GDP看,我省2006年达到3975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07年人均GDP只要增长10%以上,就将比2000年翻一番,提前3年达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目标。”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王杰说。
钱包鼓了,住房宽了,家园美了,生活讲究了——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10.8%和7.9%,连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2001年的36.3%和41.6%下降到2006年的32.9%和37.2%,居民储蓄存款从2001年的人均9074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31元。
5年来,我省低收入阶层缩小,中高收入阶层扩大。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49倍,小于全国的3.28倍。
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老百姓享受的社会福利越来越多。5年来,我省已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随着一批城市防洪、供水和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河道环境整治、卫生设施和园林绿化等生态工程的建成,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在农村,4年多来的大规模村庄改造,使全省8236个传统村落变成了一个个“水清、路平、灯明、村美”的农村新社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连续三年在各省区中居第1位。
天更蓝,水更清,全省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6年,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0.2%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2.8%;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2.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