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 加强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
· 浙江大学喜迎110周年华诞
· 不会因物价
上涨提高学费
· 三道难题的不寻常解法
· 云南彝族男孩“失明”的眼睛有救了
· 海内外浙商精英月底云集杭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虞崧厦镇前庄村通过建立民情联系员、干部联系网、村情分析会等长效机制,用“心”解难题,受到群众好评。请看——
三道难题的不寻常解法
本报记者 毛传来
  开栏的话

  刚刚过去的5年,浙江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今天起,本报将在一版连续推出10篇系列报道,围绕我省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所取得的实效,反映各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探索,展示广大党员心系群众、保持先进性的精神风采。与一版报道相呼应,本报与浙江《共产党员》杂志、浙江在线、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合作,在本省要闻版联动推出相关报道,反映党员群众和网民对党建工作的希望和建议。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开始,全省超过14.6万个基层党组织的250多万名党员,先后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据对176703名党员群众的满意度测评,95.3%的党员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表示满意。2006年底,省委就如何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出台专门实施意见。

  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先进性建设永无止境。如何将活动期间建立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长期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记者近日走进上虞崧厦镇前庄村采访。

  前庄村由3个村合并而成,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给工作带来更大难度。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前庄村通过民情联系员、干部联系网、村情分析会等形式,建立“联系、沟通、服务”的“六字联心网”长效机制,用“心”解难题,带着感情为群众办事,“联”到群众心坎上。

  题一:如何应对村民间一触即发的恶性事件?

  【难题】今年3月的一天上午,村民吕某、朱某因子女恋爱问题吵架,不欢而散。吕某回到家中喝闷酒,越想越气,后来乘着几分酒意,拿起杀猪刀冲进朱某家里要“讨个说法”……

  【解法】由于突发事件无法预期,一旦贻误调解时机,可能会酿成悲剧。前庄村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根据党员干部数量与村落分布状况,专门将全村划为10个“网格”,每一网格即为1名党员干部的“责任田”,同时还有3至5名民情信息员,建立一张“干部联系网”。

  吕某冲进朱某家里时,民情联系员陈松林在第一时间获悉了情况,一边赶到现场,一边打电话给村党总支书记陈交良。在陈松林冷静的斡旋下,几名党员干部赶到朱某家里时,吕某情绪已经冷静下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最后两家人言归于好。

  【当事人感言】吕某:如果不是党员干部及时赶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党员的先进性,就要在这种时候表现出来。

  题二:面对多方利益如何既坚持原则又讲人情味?

  【难题】村办公楼对面一幢平房4年前租给村民王某、郑某开店,当时协商租期是3年。村里原来打算把平房收回后,改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没想到去年租期到期时,两位村民都坚持要继续租下去,坚决不肯搬走。

  【解法】不少村民毫不留情地说:既然他们不为村里的老人着想,就强制他们搬走。而租房的这两位村民都在党员夏张龙的“网格”里,老夏到他们家里走访时了解到,两人都有实际困难,尤其是早年丧夫的郑某,儿子也没工作,靠小店维持生计。老夏思量再三,终于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在附近找好空房子租给他们开店,把自家的老房子腾出来免费给郑某使用。今年元旦,老年活动中心迎来开开心心的老人,两家人也继续做起了生意。

  【当事人感言】郑某:其实也觉得自己理亏,可是没有办法,不开小店,我们母子靠什么吃饭?没想到党员这样为我们着想,这样的党员,真是暖人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题三:如何化解拆迁中的村民矛盾?

  【难题】村里通向崧沥公路的大路,几年来一直被3户民宅堵住,村民们进出很不方便。由于他们不愿意搬迁,和其他村民矛盾越来越大。3月4日晚,村里3间老屋着火,由于路不通,消防车只能等在路口干着急。这一事件更激化了3户村民和大家的矛盾。

  【解法】对待拆迁最常用的办法是村干部上门去说理。当时有村民提出要“孤立”这3户人家,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去他们家闹事。但前庄村的干部认为,每一个村民都值得尊重,要尽量避免以集体的名义去“强压”少数人。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设立的“村情分析会”这时派上了用场,3户人家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加了一次“村情分析会”:作为年产值达两亿多元的水产品加工大村,由于道路被堵,一辆5吨大卡车运货进出村要多花2000多元。长此以往,损失不可估量。权衡利弊之后,3户人家终于同意搬迁。

  【当事人感言】村民陈某:平时党员干部处处带头,我也不能拖村里发展的后腿,为了大家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眼前这点牺牲不算什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三道难题的不寻常解法 本报记者 毛传来 2007-5-22 48256F32002924A6482572DE00084A35;浙江日报000012007-05-2200039;48256F32002924A6482572DC0030BB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