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开专栏、电视搞访谈、网络添视频,今年的“五一”劳动节,继续弘扬劳动光荣主旋律,一时间,普通劳动者纷纷成为媒体主角。在劳动者的节日,大唱劳动者之歌,让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无疑十分必要。可是,过完劳动节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节前一个颇有争议的调查显示,如今只有1%的年轻人愿意当工人。这样的结果不免令人沮丧,可仔细一想,如果一般工人总是工资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凭什么要大家都去争当工人呢?显然,在歌颂劳动光荣的同时,努力改善工人的生产生活和创造成才的条件,才能使工人岗位真有吸引力。
一个发育健全、分工合理的社会,本不该把当工人看作无奈的选择。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表明,工人的地位是与劳动的科技知识含量不断增长同步提升的,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不但薪资并不一定比职业管理人低,在社会上也同样受到尊重。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今天的中国暂时还无法达到如此境界,但越来越多包起帆、许振超式的新型工人的涌现,确实为工人同胞的未来提示了职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大讲劳动光荣,务必结合工人生活的实际境遇,激励他们为改变自己命运奋发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尽快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和人生理念的传播,当然不是短短劳动节可以完成的,更不能只在劳动节想到工人,而需要细水长流,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