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 小说《大工匠》故事梗概
· 高满堂:让我们为工人而感动!
· 工人们评说《大工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5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满堂:让我们为工人而感动!
■本报记者 刘一丁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一些工厂的特级技术工人被人们尊称为“大工匠”。在东北某钢铁厂就有两位身怀绝技的“大工匠”。师兄肖长功为人正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师弟杨老三生性活跃,天不怕地不怕。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才干。火红的锻件与赤诚的心里,包含着两人的高风亮节,也折射出兄弟之间的乾坤相斗。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延续到改革开放。

  《大工匠》的作者是高满堂。这位1955年冬至那一天出生于大连的东北汉子下过乡,上过大学、当过老师,也写过小说。应该说,影视创作是高满堂的专业和本行。许多年来,4部电影和500多集电视剧在他手中诞生。其中,长篇电视剧《小楼风景》、《抉择》、《突围》获得“飞天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金鹰奖”;《午夜有轨电车》、《相依年年》、《远山远水》、《家有九凤》、《错爱》、《常回家看看》和《闯关东》等电视剧均出自其手。严格地说,高满堂是一位影视编剧,而且属于国内近几年来最活跃的电视剧编剧之一。人们评价说,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平民剧的一个高地。

  2006年11月,当50万字的长篇小说《大工匠》通过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时候,已经拍摄制作完毕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出现在哈尔滨、吉林、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电视台的节目预告中。不久,人们从电视屏幕、从书籍中认识和回味这个久违了的名词——大工匠。

  高满堂透露说,创作主旋律电视剧必须研究多样化的问题。观众喜欢从生活中来的作品,作品不尊重生活就是脱离实际,老百姓就不满意。“所以,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他说,“我想,目前现实题材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主题往往被粉饰化、肤浅化,这个值得我们思考。”

  其实,高满堂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而且颇有成效。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创作出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旋律佳作的原因。

  可是,《大工匠》的诞生却并非一帆风顺。谈起《大工匠》,高满堂至今满腹心酸,他说:“《大工匠》是一匹‘黑马’,但它却险些胎死腹中。”

  电视连续剧《大工匠》从今年年初以来,在全国许多城市电视台相继播映,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收视率普遍较高。这情景让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投资人喜形于色。而在5年以前,他们的态度可不是这样。

  2000年上半年,一位身体已经发福又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悄悄地进入大连特殊钢材厂。在厂里担任车间主任的堂兄为这名男子介绍领导和普通工人,让他仔细地调阅了厂志,并与工人一起工作、生活。不用说,这位男子就是高满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艺术家永远都不会丢掉的看家本领——深入火热的社会体验生活,高满堂就这样体会到了过去那段激情岁月中的质感。他告诉我,这是他确定创作《大工匠》的关键。此后,高满堂甚至还去首都钢铁公司和鞍山钢铁公司等地采集素材。

  文学离不开虚构。但是,大凡引人入胜的重要的情节是很难编造的。在《大工匠》里,影响主人公命运的“工人劳动技术大比武”、“毛主席接见并宴请全国劳动模范”等内容,都是高满堂在体验生活期间从工人们的口里获得的。我从高满堂的介绍中获悉,工人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使他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与冲动。

  另一个促使高满堂创作《大工匠》的原因是:10多年了,他没有见到谁在写作工业题材的电视剧。高满堂说:“这是一个遗憾。我国有1.3亿产业工人,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主流群体,老不写,过不去。再说了,一打开电视就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稍微有艺术良知的人,都会感觉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于是,他下决心要为工人创作一部好戏。《大工匠》的剧本在2000年末出炉了。高满堂一边修改他的剧本,一边期待着市场的召唤。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方小心而迟疑,他们并不看好工人题材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高满堂当车间主任的堂兄因病去世。工友们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责问高满堂:“你的作品呢?难道我们工人就拿不出手吗?”

  不知修改了多少遍,《大工匠》的剧本在经历了剧组三撤四建之后,终于在2006年农历正月初八那天开拍了。与此同时,影视同期书《大工匠》走进了印刷厂隆隆作响的车间。

  《大工匠》将背景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到改革开放时期,情节围绕着一家大型钢厂的一对师兄弟肖长功、杨老三之间的关系,以及杨老三和师兄的妹妹肖玉芳的情感故事展开。

  高满堂说,这种题材的作品,一般说来都是围绕着一个厂的命运或者一个改革方案的实施等着力布局,而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把工厂作为背景,把两个大工匠拉到前台,写他们的情感恩怨,表现他们的精神。“过去的一些作品,要么把工人捧上天,要么反思,把工人当成改革工具来表现,这是两个误区。我想走一条新路,从人出发写,这样才会让观众感到亲切。”

  我们在《大工匠》中看到了富有时代特色和个性色彩的群体形象。肖长功、杨老三都是钢厂的大工匠。不过,这对师兄弟关系并不融洽。肖长功是老实又极其要强、倔强的人,爱较劲。杨老三则时尚、前卫,与那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被大家看成是轻佻。肖长功非常看不惯杨老三,认为两个人“不是一个林子里的鸟”。所以,他明知妹妹和杨老三相爱,并怀上了杨老三的孩子,还是坚决不同意妹妹肖玉芳嫁给这个“异类”。

  如今,《大工匠》的成功让高满堂兴高采烈,他说:“《大工匠》转变了人们认为工人题材影视作品没市场的误区。也说明市场不仅需要迎合,还可以引导。”

  《大工匠》把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带回到了从前,也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现代青年了解了曾经鲜活真实的生活。久违了的工人题材剧仿佛一匹“黑马”,瞬间搅热了今年春天的荧屏。“工人”,成为这段时间的荧屏关键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高满堂:让我们为工人而感动! ■本报记者 刘一丁 2007-5-11 48256F32002924A6482572D5001422A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