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历时55天的2007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第一阶段工作圆满结束,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队员共采集到水下文物近万件,并且分别对华光礁、玉琢礁、北礁等10处新发现沉船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据王亦平介绍,这次对华光礁Ⅰ号沉船的考古行动是我国第一次对远海沉船进行全方位勘验。初步认定华光礁Ⅰ号沉船为南宋时期所造,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该船是我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目前沉船仍保存较好,结构基本清晰。
由于船体构件已经高度饱水,现场加固条件有限,考古队仅采集了部分标本,留待研究实验。
此次出水的文物有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器物种类较1998~1999年有新的发现,并不乏精品。
据专家介绍,从已经发掘出水的瓷器器型、图案看,这些文物都是外销瓷器,一些瓷器上画有仙人、仙鹤,并镶有小龟的碗,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张威解释,考古挖掘时,我们发现华光礁Ⅰ号沉船只有木制船体的下部结构残存在水下,没有见到有任何上层甲板之物,所有文物分布非常集中。如果船只只是从礁盘内被风浪击碎至此,在中间数百米的潜水区散落大部分的残骸和船货,不可能不留下一点痕迹。由此判断,沉船不可能在礁盘内失事,被风浪吹入浅水区,也可以排除是从礁盘内航行到此停泊的可能,而应当是被外力送入这一浅水水域的。
王亦平分析,通过这次发掘对华光礁Ⅰ号沉船有了更深认识。从船体建造看,此船建造于南宋福建地区,从船载文物看,多为福建出产陶瓷,此船可能是从福建地区出发,驶往海外的出海船。
这艘沉船充分证明了宋代时的中国航海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人进行地理发现活动也走在当时世界各国前列。
张威分析,华光礁挖掘出土的文物绝大部分是青白瓷器间或有褐釉、白釉器,从产地上看均来自福建闽南一带的民间窑场,可以肯定船只是在前往东南亚的去程中沉没的。据此推断华光礁Ⅰ号沉船是一只古代贸易商船,该船满载着中国瓷器等货物前往东南亚进行交易。
在西沙工作的50余个日夜,队员们生活在水上,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为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的发掘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获取了非常丰富的文物资料和测绘数据,为下一步船体整体打捞采集了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