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傅铁山遗体在京火化
· 抓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
· 全省公安机关特警汇报演练在杭举行
· 要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 乐于为民的“疏通专家”
· 渐行渐远的“成长烦恼”
· 给老劳模
过节
· 请来劳模当导师
· 我省今年首次评选省级五一劳动“双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渐行渐远的“成长烦恼”
本报记者 刘 刚
  暮春时分,气温在不断地蹿高,但这并没有影响杭州天燕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春的愉悦心情:今年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不会再成为“天燕”公司承接国外订单的障碍了。而在两年前,高峰期用电问题一直是王红春的“心病”。

  人们不会忘记,2003年至2005年,“拉闸限电”成为最触目的字眼。然而,缺电这一“成长的烦恼”,如今不再那么困扰浙江企业。到去年底,我省已提前一年实现了发电装机容量翻一番的目标,1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也实现翻番,电力紧张状况明显缓解。

  用电紧张状况缓解,其背后是我省电力工业的新发展。2002年,我省提出“建成一千万千瓦、在建一千万千瓦、设计准备一千万千瓦,电网投资500亿元”的电力发展蓝图。据此规划,从2005年至2007年,平均每年将有5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装机建成投产,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我省电力发展上史无前例。

  而今,蓝图的一项项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从2002年到2006年,全省60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由1832万千瓦增至3644万千瓦;1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分别由5776万千伏安、17702千米增至12378万千伏安、27054千米,各级电网遍布全省城乡。

  嘉兴电厂二期,秦山核电二期、三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等7个大中型电源项目,在去年底以前全部建成投产;国华宁海电厂、华能玉环电厂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一项接一项的“光明工程”,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普通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家住磐安县维新乡西溪村的张新有,如今再也不用走上五六里的山路去邻近的村里看电视了,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圆了他在家看电视的梦想。“户户通电”工程还为偏远山村、海岛农户架起了“致富金桥”。淳安左口乡洪发顺老人一家的主要收入来自茶叶,以前没有电,只能卖青叶;通电后,老人高兴地说,现在自己可以加工了,茶叶也能多种一些了。随着去年11月2日洞头县大瞿岛村的合闸送电,我省“户户通电”工程圆满画上句号,全省农村“无电户”从此告别无电的历史。

  城市居民用电也将告别曾经令人无奈的“拉闸限电”生活。按照电力建设规划目标,在今年底,我省将基本做到不拉电;到2010年,全省人均发电装机将达1千瓦,可满足每人有一台家用空调的用电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渐行渐远的“成长烦恼” 本报记者 刘 刚 2007-4-28 48256F32002924A6482572C700248B0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