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恐龙之乡 化石告急
· 私藏化石数量巨大
· 筹建公园遥遥无期
· 保护乏力令人心痛
· 蜜蜂集体失踪 手机疑是祸首
· 蜜蜂有多重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保护乏力令人心痛
  河源恐龙化石,究竟“珍贵”在何处?

  1857年,科学家赫胥黎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100多年后,河源出土的“黄氏河源龙”骨骼化石被不少专家看作是上述观点的证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撰文认为,“黄氏河源龙”证明了当大批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相继灭绝时,其间有一支或几支,正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后来演变成鸟类。

  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地球科学系教授路易斯·杰克布斯局考察后认为,河源的地形地貌与其他各大洲恐龙化石出土地不一样,对研究亚洲的恐龙之谜非常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河源是目前世界上罕有的既有恐龙蛋化石,又有骨骼化石,还有脚印化石的地方。”黄东介绍说,恐龙属爬行类动物,好迁移,产卵之地和葬身之地往往不在一处。所以四川自贡有骨无蛋,河南西峡有蛋无骨。河源为何既有蛋又有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过,专家感慨,大量现有化石的科学价值尚未被挖掘,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河源“养不起”恐龙化石!

  采访中,记者来到该市博物馆。在这里,数千枚恐龙蛋化石像普通石头一样,堆放在只有三层的玻璃展柜里,整个恐龙化石展厅仅有200多平方米,现场设施非常简陋。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场地不足,其余的化石在简单上了防护漆和做了编号后,都只能堆放在仓库里。

  记者发现,这些化石鲜有完好无损者。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大多数化石都是农民发现和挖掘的,也有一些是在施工现场爆破发现的,真正由专业人员挖掘的很少,容易残缺不全。

  河源市博物馆至今没有一台恒温抽湿设备,化石有着风化、发霉的危险,有的已经从出土时的雪白色变成了灰黄甚至灰黑色。黄东说,恒温抽湿设备投入高达数十万美元,同样价格不菲的还有修复化石的仪器,直到现在,博物馆的技术人员仍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手工修复方式。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实地考察后表示,脚印化石露出地面后,很容易被风化,如果遭到破坏,将无法再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保护乏力令人心痛 2007-4-17 浙江日报000092007-04-17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