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4月15日消息 中国气象局的专家15日表示,沙尘暴既不是近代的产物,也不是现代的产物,而是始自7000万年前,目前正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灾害评估专家周自江说,根据对海洋沉积物的地质年代分析可以推算出,沙尘暴最早出现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
周自江表示,世纪之交以来,沙尘暴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沙尘天气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明显偏多。周自江说:“近几年,沙尘天气总的频次还没有超过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目前还处于正常的、较小的波动。”
近年我国时常出现的黄沙漫天,浮尘蔽日的沙尘天气,使人们对彻底治理沙尘暴给予热切期待。但专家指出,根除沙尘暴甚至不是未来几千年内能够做到的,理性态度应该是将其看作一个环境警示信号,更多地关注诱发沙尘暴的环境破坏因素。
周自江表示,如果环境破坏加重,荒漠化加剧,那么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就会进一步扩大,形成沙尘暴的可能性就会增多。因此,应该把沙尘暴“视作我们头上一个长鸣的警钟,透过沙尘暴看看我们对环境的破坏是不是加剧了,对资源的开采是不是过度了”。
周自江说,治理沙尘暴切忌急功近利,“不能指望今年种上树,明年就不起沙尘。也不能因为短期内没见到效益,就不再投入,半途而废。”
周自江说,气候变暖会导致温压场结构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气候变暖对沙尘暴的发生是有影响的,但是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温度升高,沙尘暴却变少,“所以,近几年沙尘天气偏多,可能还不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周自江认为,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发生涉及地面条件和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也是有关联的,“但是关联度到底多大,我们还在积极论证。”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沙尘起源地之一,这里绝大部分时间都黄沙漫天,在这里工作的风沙观测员却需要随时奔赴风沙最前沿。左图为风沙观测员董生荣(左)和向立坤在沙漠中安放集沙仪。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