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汉学是什么
· 作家应有的“个性”
· 哲理漫画
· 伊拉克战争,美国输在哪里
· 几处以讹传讹的“引文”出处
· 趣味逻辑
· 当代青年婚恋新现象
· 法学:讲“常理”的学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代青年婚恋新现象
曾燕波
  早恋、晚婚并存

  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恋爱初始年龄逐渐提前,可是在早恋的同时,城镇并未出现相应的早婚现象。与此相反的是,晚婚却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这是因为城镇青年教育程度的极大提高,教育年限的增多,造成个人就业和结婚年龄的推后。另外,晚婚的社会压力减少,而结婚可能带来的生活压力却增大,也使得结婚年龄一再推后。

  “急婚族”甚至“毕婚族”的出现

  屡次被媒体曝光的大龄白领成婚难问题,给很多“80后”敲响了警钟,让她们有了“早嫁为妙”的意识。有女大学生一毕业就结婚,跨入“毕婚族”行列。也有不少女研究生刚一读研即结婚生孩子,赶在毕业前完成大事,以应对工作单位的就业歧视。事实上,80后抢婚走在70后前面,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加之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就业,这样80后恋人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有人说,“急嫁族”的做法是婚姻家庭为中心的传统价值取向的回归,只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无可厚非。但“急嫁族”的蔓延趋势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浮躁、功利的心态,其中折射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新包办”婚姻有抬头之势

  现在城市里大龄未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印着这个时代的烙印。他们是60年代的保守与80年代的开放的过度,既有冲击的愿望,又脚踏实地,不敢离开艰苦的个人奋斗。当婚姻摆脱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也不再需经组织审查之后,竟然落单了不少。单身人群数量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对婚姻抱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间过于有限。现代人更习惯、更青睐数字化的沟通方式,而婚恋是必须与现实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龄未婚的现象逐年上升。于是婚姻介绍所、媒婆又流行了起来。

  另外,当代青年择偶的自主意识增强,对婚姻的期望值也很高,不少人极富理想化,“自我包办”婚姻,制定出很高的条件,几近苛刻,“按图索骥”,难达心愿,使不少人步入大龄。

  大龄青年择偶难的问题,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矛盾

  在农业社会中,达到结婚年龄的青年人并不会在学习、事业与爱情、婚姻之间发生矛盾。他们的交友方式比较固定,因为各种人际关系比较密切,能有效解决介绍对象等问题。同时,人们对婚姻的态度更重视繁衍后代,对感情等方面的要求并不占有重要位置。但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势下,青年对职业方面的更高要求则与他们的爱情、婚姻构成了一对矛盾。

  最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父母出马为白领子女相亲的现象。由于旧的观念处于瓦解中,青年的新观念没有获得上一代人的广泛认可,使新式的“包办婚姻”重新抬头,即家人介绍——独立约会——成婚。但这种目的性过强的相识方式,令许多现代意识强的当事人十分不快,这也反映了一种家庭中的无奈。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当代青年婚恋新现象 曾燕波 2007-4-16 浙江日报000112007-04-16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