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浙江省城市雕塑评选揭晓
· 推进创新扩大开放 保障全省经济健康运行
· 我省今年十方面实事开局良好
· 浙商分享奥运经济盛宴
· 一生积蓄捐赠贫困学子
· 科学家破译猕猴基因组将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 浦江嵩溪 乡村诗社风雅流韵200年
· “让更多日本人看到浙江农民的生活”
· 徐士珍当选嘉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德荣当选嘉兴市市长
刘冬生当选嘉兴市政协主席
· 朝鲜表示履行共同文件意志未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咏诗作画蔚然成风 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浦江嵩溪 乡村诗社风雅流韵200年
  本报讯 (记者 王婷 浦江县报道组 盛锋) 吟诗结社并非只是文人雅士的“专利”——在浦江的嵩溪古村里,一个由村民自发组建的“嵩溪诗社”,从清康熙年间延续至今,村里咏诗作画蔚然成风,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听村里的老人说,嵩溪诗社由一个叫徐敬臣的村民在清康熙年间发起创立,具体的成立年份已无从考证。记者看到的一幅距今年份最长的诗社成员作品是徐子静(1734年—1808年)的《钱江观潮图》,按此推算诗社至少已有200年的历史。

  “大海腾云龙,庭野集紫风……”这是10岁的徐晗风创作的诗句,书写装裱后像模像样地悬挂在嵩溪诗社展览室墙上,同时展出的还有该村村民自己创作的书画诗词作品300余幅。

  嵩溪诗社除了拥有一个200平方米的展览室外,还有创作室、教室、活动室等5个活动“据点”,全是村里专门为诗社开辟出的场地。

  走进嵩溪诗社的这些创作园地,一阵阵墨香扑面而来,宣纸、砚台、毛笔铺满了桌子。村民王仲凯掌管着这些活动室的钥匙,据他介绍,每天都有村民和社员在这里以笔为犁、吟诗撰联,所以活动室的大门常年敞开。

  嵩溪诗社也是浙江诗词学会最早的村级团体会员,现有的70多名社员中有种田能手、家庭妇女、建筑工人、生意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5岁,他们的文化程度虽然参差不齐,但都热衷于诗词书画创作。

  诗社每个月都会定期为村民开办免费的诗词讲座,授课者既有诗社“元老”,也有外请诗人,具体讲解诗歌创作的规律及技法,传授平仄韵律、起承转合等创作技巧。现在每逢开讲座的日子,教室总被赶来听课的村民挤得满满当当。诗社还经常组织作品研讨,每逢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还会举办赛诗会。70岁村民王镁生爱好诗词,加入诗社后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村口漫步时就能借景生情,即兴创作出“青龙白虎护村前,关帝捋须守桥边……”的七言诗句。

  通过诗社的传播效应,嵩溪村的大部分村民都爱上了咏诗作联。逢年过年,家家户户自家撰写春联;男女婚嫁,诗社会员泼墨挥毫作诗赠联。1986年重阳节,嵩溪诗社改名嵩溪学社,当初以诗文、书画为主的诗社,慢慢拓展了外延,相继增加了摄影、剪纸、刺绣、昆曲什锦班等项目。由于吟诗作画之风代代相传,嵩溪村村风文明、淳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浦江嵩溪 乡村诗社风雅流韵200年 2007-4-14 48256F32002924A6482572BB002432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