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时下,有人开玩笑说,这辈子如果不跳一次槽,不离一次婚,人生将是失落的。笑话归笑话,在当下流动性不断加大的社会,“跳槽”对很多人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是一条不能回避的路径。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能否正确选择?下面是一个热门网络论坛上的一篇关于“跳槽”的热帖,真实的跳槽经历发人深省——
我不知道,男人流泪是不是一种很不应该的事。印象中上一次哭,是在南方的另一个城市,公司门口一排冷冷的路灯见证了无力的呼喊……再上一次的哭,是在一座快要遗忘的小城,车站已经打烊,我扛着一个破烂的大箱子坐在出站口的台阶上……三年以来,跨3省,4个行业,6个职位;流离颠簸,辛酸苦辣尝尽。年龄净增3岁,薪资上涨7倍,存下电话号码一堆,还有无穷无尽的忧伤……2007,是该时候做个小结了。
99级,是大学扩招的第一级。现在回想四年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开拓了视野,心境不同了。俺是农民出身,中学时期没有踏出过本县。大学里无人指导,自己嘛也不用功,基本上一事无成,除了集体逃课,就是反反复复地思考大学是做什么的。不知不觉中到了就业与失业的关头,仓皇出笼……
富阳,在这里,我开始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站。老板是本地人,中专,年轻人,靠从欧洲倒卖废纸和废可乐瓶到中国起家,敛财数亿。非常遗憾的是,我所从事的职位是化工设备安装——这显然与我的体格和愿望不符。那年杭州的气温高达40度,太阳恶狠狠地照在没有任何遮掩的水泥地板上,我的额头和脖子上竟长满了小时候才有过的红痱子;焊接、铁锈、噪声、臭气,废料化工厂的恶劣环境终于把我逼上了绝路。
和第一家公司同样,第二家公司的老板也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的只是具体路径不同。老同事告诉我,如果看到有谁抬着头走路、开口就是“人类”或者“地球”的,这个人就是老板。一个机灵抖擞的小个子,美术专业出身,善于用艺术武装工厂,很容易把人们原始的“理想”和“追求”触发起来。在这里我收获了两个最大的学问:第一就是做人要有理想;第二就是写文章要用整齐的格式。所以直至今天,我写的每一封Mail,每一个报告都会反复斟酌它的字体大小、缩进排版、项序编号,尽量让读者一目了然。
G公司是我毕业工作的第4家单位,也是迄今为止转折最关键的一家。在这一家我工作的时间最长,获得的知识和提升也最大。在这里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如果呆下去,肯定能够长期发展;我离开公司一年后,原来的搭档们都升主管了。但是我始终对这种生活表示怀疑:看看我上面的老大们,那些早几年毕业的师兄师姐,每晚还老是跑去加班,加得那么晚,为了房子,为了孩子……我还年轻,可以试试更好的追求。
凭着G公司的原始积累,我找到了第5家单位F。F是行业里最强的公司,规模超级大,米米超级多,可惜那都不是咱们的钱哪!起初来F,碰到一位明君,谈话颇为投机,入职时定位主管级。非常可惜的是,进公司以后我发现这里的人际关系太糟糕了,整个儿一片混战。我已惊讶地看到一些甚至是清华、硕士这样的毕业生,也在做着跟我们差不多的工作,乐此而不疲。晋升得道者,不在乎能力,而在于手腕。这时候我明白了机器运作的道理,每个人就是机器上面的一个小零件,少了谁机器照转,换一个就是了。F公司的强大实力和高速发展,得源于市场策略的成功,而不是组织管理的成功。
在F公司看不到长远的发展,我擅长的东西在这里得不到优势发挥。本部门的老板也在高层的争斗中倒下了。辞工,走人。接着在X公司上班。X公司是做品牌的,制造段基本是委外代工,自然广告打得响,牌子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了。得知我加入X公司,我的朋友们都羡慕得不得了。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对这份工作的评论就是——光荣马甲。
数一数,六家过了,现在是第七家,现在这一家暂不作评论。全部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至第三家,频繁换地区换行业换岗位,摸索中,失败原因在于在学校没有积累,对社会没有认识;第四至第七家,一直在同行业发展,开始找到方向。在第七家单位,我计划多呆两年,一来是积累势能;二来是意识到再跳下去也没有本质性的提升。
无论从哪里辞工,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公司,因为每一家新的公司都给了我的视野和历练。有些人说,三个月能学多少东西?吹吧?我想说,只要你有心,三个月你就可以得到至少50%的收获了。因为前面三个月是最关键的,你对公司对职位的认识基本在这一期间内定型了,后面的长时间都是在不断地重复劳动,在重复劳动中获得更高的领悟了。我希望有一天,我所从事的职位能够发挥出我视野比较广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