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编者的话
· 威风锣鼓威名远扬
· 关于“书房”的
三个故事
· 金色沙滩舞贝壳
· 村里的文体
俱乐部,很“牛”
· 网友留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洞头垅头村的渔民艺术团
金色沙滩舞贝壳
记者 方海 通讯员 王珏 何掌霞
  东海之滨洞头县,天蓝,水绿,山青,礁美。午后,一群美丽的贝壳姑娘踏着海浪,在金色的沙滩上翩翩起舞。这是报名参加农民“种文化”大赛的垅头村渔妇在跳《贝壳舞》。

  金光闪烁的海滩上,由渔妇们扮演的海贝和小海螺尽情地嬉戏。突然,一只螃蟹钻进贝群中伺机逞凶。机灵的蛏大姐带领贝群与它进行了殊死斗争。海贝们勇敢斗敌,终于战胜螃蟹,海滩又恢复了宁静。

  这些载歌载舞的贝壳姑娘都是来自洞头县垅头村艺术团的,她们平时大多在家补网。当年村里要成立艺术团的时候,不少村民都不理解。“我老公就不理解,他说,家里忙都忙死了,参加艺术团以后孩子谁带?活谁干?”艺术团的成员叶海兰说到参加艺术团的过程,话匣子就打开了。这番话引起了其他姐妹的同感,“现在好了,想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成员甘淑君说。

  垅头村一共1740人,参与到渔民艺术团的就有600多人,占村常住人口的四成左右。垅头村群众文化的最大亮点就是充满“海味”。除了传统的《贝壳舞》,还有《东海渔歌》,这是渔民艺术团成员参与编排的一个舞蹈,表现了垅头村妇女平时等候丈夫归来的心情,加上补网、筛鱼等日常生活场景,细腻地表现了渔家妇女憧憬美好生活的心声。骨干成员邱爱香说:“里面很多动作都是我们自己平时生活中的东西。”

  文化站的叶双双说:“舞蹈只是一个载体,最终要成为大家都能参与的活动。”据了解,这些表演的节目,不只是台上的演员会,台下很多的观众也会,所以当一些渔妇家里临时有事时,也可由其他成员代替。每逢节日,“渔灯、舞龙、迎火鼎”成为垅头村最热闹的节目。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加入到了欢乐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金色沙滩舞贝壳 记者 方海 通讯员 王珏 何掌霞 2007-4-12 48256F32002924A6482572B8002327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