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将来,谁替我们扫墓
· ◆网友声音
· 想“扎堆”的人多起来了
· 小希平的故事
· 换个殡葬方式是趋势
· 坟亲,远去的名词
· 出生日期千万别乱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希平的故事
  在南山陵园内,有个颇有名气的墓地,安葬着一个叫希平的八个月大的婴儿。这个得病去世的孩子,父母都是杭州人,但定居在日本。夫妇俩因为不能常常回国扫墓,专门委托陵园附近一个开小店的卖花人,替他们照看孩子的墓地。

  经人指点,记者很快找到了那家小店,上前一打听,店主人高吉明老伯正是那个受委托的卖花人。

  “他总是一下飞机就直奔墓地。我从没见过那么深情的人。”高吉明回忆起认识那对夫妇的经历,仍然非常动情。他放下手中的生意,声调也高了起来。

  “那一年,有一个年轻男人风尘仆仆地赶来,在我这里买了花。他一早进园区,到傍晚才出来。那时候天热,他穿着短袖,一天晒下来,手臂通通红。后来几天,不是他,就是一个女的,是他老婆,两个人轮着,天天来。有时候那男的会带一本书来,然后就坐在墓地边看书,看上一天。”

  半个月的时间,夫妇俩天天在高吉明的店里买花,有时候来向高吉明要水喝。高吉明终于忍不住与他们攀谈起来。原来,夫妇俩的宝贝儿子八个月大时得病死了。他们是杭州人,就把孩子葬回了老家。他们实在太爱这个失去的孩子,每年都要赶回来扫墓,在杭州的时候只想着要尽量多陪陪“孩子”。

  可是他们很快又要回日本了。“有一天,他们问我是不是可以帮忙照料孩子的墓地,每天给孩子换上新的鲜花。我说没问题。整整两年多啊,每天我们都去换鲜花。”高吉明说,“终于有一天,我感到他们这样沉浸在痛苦中对将来的生活不好,虽然我是做卖花生意的,但是我也劝他们不用这样天天送花了。不过,我们仍然在帮忙照看墓地的,我女儿负责给小树浇水,女儿结了婚,女婿又接上了班。我们现在就和朋友一样。”

  高吉明说,近两年,那对夫妇又有了孩子,回国的时间渐渐少了。不知道今年希平的父母会不会回来,不过,欣慰的是,在希平的墓前,一盆粉红色的康乃馨温暖地开放着。那是高吉明放的,不收钱。

  在南山陵园工作了20多年的傅绍英说,类似的故事在南山陵园还有。一般都是托附近的小店主人帮为照料。他特意带记者去看了其中一个,墓地上鲜花放得满满的。傅绍英说,这家也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所以托人照料,花是每个星期换一次的,所以这个墓相比边上的墓地,倒更显得有生气。

  记者问傅绍英,是否有人希望他帮为照料墓地。傅绍英说,作为陵园的管理员,他主要尽清扫与维修的职责,目前暂时还不能提供代理扫墓这种个性化的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小希平的故事 2007-4-5 浙江日报000132007-04-05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