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时尚扫墓:在马寅初墓前演话剧
· 感悟长眠的历史文化积淀
· 洋溢“喜情”的人文纪念馆
· 网友留言
· 让名人墓成为“散步地点”
· 名人墓地,该成为怎样的“文化家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网友留言
  小叶子(医院行政人员):“名人陵墓游”,我会去的。年初一,我就带女儿去了龙华烈士陵园。但是,“墓地游”一定要有让人感动的故事、名人,一般的墓地没什么教育意义,还不如去自己家人的墓地看看。

  

  陈:平时工作压力特别大,在名人墓地里,说不定可以参透一些事情,对一些小事不要看得太重。说不定,可以起到洗涤心灵的作用。

  

  钮先生(从事团委工作):我更愿意去烈士陵园,在那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烈士前辈们的英勇事迹,感受当时革命环境的艰苦,从而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人有时候是需要去反思和往后看的。

  

  上海晨悟心理工作室资深心理学专家江皓婷:墓园环境清净、安详,没有都市的嘈杂,人在这样的情境下容易放松。墓地是安葬过世的人的地方,在里面,人们可以定下心来,思考有关自己的人生问题。生命是稍纵即逝的,在这个带有哲学命题的地方,能让人静下来。

  

  福寿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计生: 从2000年起,我们就多次与章含之女士联系,商讨为她的父亲章士钊先生建艺术墓雕、树纪念铜像的相关事宜。章含之女士认为,上海是章士钊先生长期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福寿园要成为人文纪念公园,让他迁葬在福寿园是很有意义的。她亲自出面邀请了中央美院教授、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为父亲创作纪念像,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永远的孤桐老人,永远的瞻仰纪念。

  

  编辑李娜:北京的地域文化十分丰富,历史名人墓便是独具特色的景观之一。从地理位置来看,历史名人墓主要集中在西郊,其中在香山脚下就长眠着百十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我觉得如果把这些墓地好好地修整修整,也可以让踏青的人们多几个游览的去处。而且也不至于让人看着荒凉,有害怕的感觉。    (摘自新华网、北京广播网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网友留言 2007-4-3 48256F32002924A6482572B100214DB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