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一位网名为“人间的爱”的网友,在“两会”期间搜狐网举办的“我向总理提问”栏目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总理您好:我的问题是,现在的医疗问题比较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农民……一个农民工、一个种地的农民,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没有大病还好,要是一有大病,这个农民家庭就会彻底地一穷到底,因为现在大城市的医院,尤其是比较有名的医院,医疗设备贵得叫我们这些农民都不敢看病!!希望总理您费心,给我们的医疗问题开(编者注:改)革,尤其是针对农民的医疗问题!!!您费心了,总理。
“设备贵得叫人不敢看病”,这位农民朋友的话让人动容。新型医疗设备本应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便捷、价格更合理的医疗服务,可是,有的医院却把先进医疗设备变成了医院的摇钱树,甚至搞起了设备装备竞赛。
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06年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将10年医改进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归纳为五大窘状,“高端设备成抢手货”便是其中一“窘”。
书中指出,从1994年医疗体制改革开始,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医院争相购进大型检查设备,收取患者昂贵的检查费,“以仪器养医”。以PET-CT为例,仪器标价3000万元,多数仪器由合作者提供,医院只需提供场地和品牌。检查一次的材料成本约为1800元,但医院收费将近1万元。到2005年年底,经济发达的广州、佛山两地方圆不到50公里的范围内,7家医院已经或者即将拥有PET-CT的数量,比一些发达国家全国的数量总和还多。
而在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就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中国一座大城市的CT比整个英国的都多,中国真的这么富有吗?
在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陈赛娟指出:“医院的高投入、高支出和高负债率运行,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 陈赛娟教授举例说,目前我国CT利用率仅为38%,核磁共振利用率仅为43%。但在我国100万~200万人口的城市中,拥有20台以上CT并不鲜见。仅此一项,浪费就多达50亿~60亿元。她认为,一些公立医院为了追求收入最大化,盲目扩张规模,添置高精尖设备,这些成本最终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由广大患者来付账。
“现在的一些医生,不信听诊器更信CT,”一位“老病号”这样说,“有时明明听诊器就能听出来的毛病,却要大动干戈地用很多进口仪器做上好几个检查。”他的话道出了很多患者共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