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涂鸦文化”成为产业的启迪
· 行业协会九月底前须摘“官帽”
· 饮食街上垃圾扎堆
· 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 “这种画面让小伢儿看到多不好”
· 不用公车接送孩子
· 一张“作业券” 可换插秧钱
· 杭州口岸进口增速
首超上海
· 温岭:街头卖菜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
· 农民兄弟可免费申请使用“致富商标”
· 旧祠堂 新文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旧祠堂 新文化
祠堂成为浦江农民求知、求乐好去处
  本报浦江3月26日电(记者 徐晓恩 浦江县报道组 盛锋 郑燎原) 在眼下的浦江农村,昔日主要用于祭奠先人的老祠堂,已悄然变成了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农民的“新文化乐园”。

  今天上午,笔者走进浦江县杭坪镇东岭村的陈氏宗祠,看到以前破败的祠堂已修葺一新,成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乒乓球、台球、象棋、电视机、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应有尽有。东岭村村委会主任陈云锄说:“我们利用旧祠堂建了这个活动中心后,大家都来这里看书、打乒乓,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少了,赌博之类的事情也得到了遏制。”

  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却跟不上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浦江县文化部门在调查走访时发现,不少村里的旧祠堂和厅堂、庙宇闲置。何不将闲置的旧祠堂改造为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于是,浦江县对全县祠堂进行了普查,提出了“旧祠堂、新文化”活动方案。浦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浦华说,充分利用好旧祠堂,赋予它时代的新含义,既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农村文化场所不足的问题,又能让旧祠堂“老树发新芽”,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经过普查,浦江全县现有祠堂159座,这些祠堂原来都以姓氏为名称,具有较强的宗族色彩。在修缮利用祠堂的过程中,浦江县将宗族文化引导为村落文化,祠堂经过修缮后增挂村文化活动中心、村老年协会等牌子,把原来的宗祠变为公共活动场所,使各姓氏村民之间消除了隔阂。

  在组织“旧祠堂、新文化”活动中,浦江县在改善硬件的同时,注重新文化的传播、渗透,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活动,组建了一支支文化表演队伍。为了适应不同层次村民的文化需求,老祠堂增添了不少新内容。许多祠堂安排了适合老年人的棋牌、电视;适合中青年的图书阅览、乒乓球、舞蹈、健身;适合少儿的滑滑梯、晃绳等。黄宅镇曹街村还在祠堂内建设信息共享工程。

  仙华街道冯村投资20万元,将占地1000平方米的冯氏宗祠打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装修一新的前后厅开设图书室、卡拉OK厅、棋牌室、乒乓球室,中间的天井成为跳舞、太极拳、打腰鼓队员的练习场。祠堂两侧墙壁上,开辟了黑板报、报纸张贴栏、科普、计生、法制宣传栏。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求知、求乐的好去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旧祠堂 新文化 2007-3-27 48256F32002924A6482572AA00203D2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