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荣草木,好景又一年。气势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今天显得格外庄严和雄伟,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迎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来自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从容、自信地迈入人民大会堂。回首五年的参政议政历程,有感慨也有希望,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责任”二字。
人民政协是大舞台大学校大家庭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虞荣仁说,人民政协是个大舞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群英会”。委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蓝图描彩添色。人民政协是个大学校,集中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专家,在这里不仅可学到许多知识,还结识不少朋友。人民政协是个大家庭,在这里委员们齐心协力朝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
虞荣仁说,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最直接的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这些年我提了不少提案,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反馈。”他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制定〈人民调解法〉的建议》。司法部对这份提案非常重视,并专门成立人民调解工作立法研究小组,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他认为,提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冯明光告诉记者,五年来最让他感动的就是委员的执着。“我是教育界的委员,就拿教育经费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说,每一年会议都被提及,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目的就是希望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冯明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让他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也让大家看到政协委员们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委员们的学习精神也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今年他在小组发言中谈了关于农业技术人才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委员的共鸣,不少委员特地拿着笔记本来跟他探讨。“即使下一届我不当全国政协委员了,我还是会经常想起这些人、这些事,并把感动转化成一种动力,在我力所能及的领域继续为基层群众反映心声。”
任职有年限,责任无穷尽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叶文玲扳着指头算给我们听:从1983年被推举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到如今2007年第十届的最后一年,一共当了20年全国政协委员;再加上中间当了5年的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算起来已经整整25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5年?”回忆25年参政议政的经历,叶文玲感慨:“随便捡拾片鳞只爪,点点滴滴都是宝贵的金沙。与‘两会’相关的日子,是我这大半辈子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生活如水流年,社情民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常常‘花样迭出’,年年都会有新的主题。”叶文玲说,“这恰恰折射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远的不说单说近的。当我们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然形成合力,当我们深入思考如何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当我们再次强烈意识到‘社会要和谐,文化是灵魂’时,肩头的责任又沉重了几分。”叶文玲说,这责任于我们,形之于“动”,也形之于“静”。“动”,是考察;“静”,是写提案。25年记不清写了多少,也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考察活动。作为与政协活动密切相关的,则是一本24万字的《清风明月共一船》。书的内容,正是作家担任政协委员期间的实录,其中不光铭记了许多委员师友的音容笑貌,更多的是她参加考察调研活动的心得。“当我们的建议和提案,化为可触可见的事实时,那种履行了职责的由衷欣慰就会涌上心头。”
“今天,我们又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即将收拾行装踏上来时的路。”叶文玲感慨:“任职有年限,责任无穷尽。政协委员和作家的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都要为人民鼓与呼,无论将来是否继续走参政议政之路,我都将珍藏这段经历。” (本报北京3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