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现代化?这成了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业增收
关键要靠科技支撑
人物名片:全国人大代表、慈溪市海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央珍
“农业科技投入是低成本、高产出。我觉得,真正要使农业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归根到底要靠科技来支撑。”
这是成央珍从自己近20年的科技致富实践中摸索到的经验。她从1989年开始承包海涂地,虽说当年就取得了亩产皮棉100余公斤的好成绩,但仍属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粗放式的经营。后来,她开始重视科技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我承包的大棚农业,从喷管的使用到生物农药、生物技术的应用,再到农产品转化为商品,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的推动。”成央珍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原来农民都从事传统的粮、棉、油等种植业,小而散,现在从产品结构的调整到产业链的延伸,都向现代农业迈出了一大步。
成央珍说:“搞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再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农业产业链。这样,农业增效了,生产发展了,农民也就增收了。农民增收了,生活也就宽裕了。”
现代农业应做好
“产业化”这篇大文章
人物名片: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农科院院长姚海根
已从事40多年农业科技研究的姚海根,对“三农”有着特别深的感情。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姚海根认为,农民致富的途径有很多,但如何提高农业的效益是个关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现在我省在这几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并已取得可喜成效。“但在农业科技方面仍有不足,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够高。”
姚海根说,推进现代农业,我省提出要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如果一家三亩地,搞得再好,效益也非常有限。如果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农业的生产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也很难有好的收益。
姚海根认为,发展现代农业,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连接的现代农业产业系统,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他举了一个例子:平湖有家企业生产的优质大米,原本销售并不好,后来经过精细加工,外观和口感都大大改善,结果价格比别人高了10%,还供不应求。
“农业龙头企业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姚海根说,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大力加以扶持。
工业反哺农业正当时
人物名片: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万向’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农业,甚至发展的时候也来源于农业的积累。农业使我们从田野走向了工厂,由工厂走向了世界。现在我们要从世界飞回田野,要把从工业赚来的钱去反哺农业、支持农业。”农民出身的鲁冠球说,他时刻都没有忘记,是农村、农业、农民养育了自己,成就了企业的今天。现在也正是“万向”反哺农业的好时机。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万向”曾先后多次涉足农业,都以失败告终。鲁冠球却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要政策对头、重视科技、投资到位,农业一定是一个大产业、好产业,而且效益不会比工业差。“我现在为什么乐意去搞农业,而且越搞效益越好,这除了政策正在逐步到位外,还要依靠科技与加大投入,这样农业的产业效益才得以体现。”
近年来,鲁冠球以“三农”为平台,尝试以“农户+公司”的模式,走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路子,逐步形成了符合现代生产特征的产业化农业企业。涉及农、林、牧、渔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综合产业集团——万向三农集团,已拥有2家上市公司、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国家级、3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鲁冠球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工业企业,主动加入到反哺农业的队伍中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本报北京3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