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网上政治”全球升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网上政治”全球升温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人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兴趣也在强势发酵:通过互联网向总理提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开博”,“网上两会”成了今春最热的新名词。

  “民意直通车”正成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表达了许多人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而通过网络,更多的两会代表委员们能够“便捷地”深入基层,聚民智、汇民愿。

  在世界范围内,“网上政治”也正日益升温。互联网,正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发表意见的平台,在细微处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生活。

  12万网民问总理

  “温总理你好!我今年27岁,面临着婚姻问题,但现在我害怕谈朋友了,因为谈不起,人家都要新房,现在房价却高得离谱……”

  3月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在春雨中拉开帷幕。此前,由普通网民唱主角的参政议政之风已先行在中国互联网上预热,包括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我有问题问总理”在内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栏目,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和参与。截至3月3日,仅“我有问题问总理”即已吸引12万中国网民竞相提问。

  庞大的参与者队伍,也引起一些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人越来越愿意公开发表看法了,这是一件好事。”参加两会报道的一名外国记者表示。

  虽然是包括纸媒在内的9家媒体联动参与,但“我有问题问总理”信息数据来自网络的部分仍是最多的。“因为通过网络互动调查更方便,更直接,反应也更快。”CCTV4主持人鲁健对网友的力量尤其感慨,“看到那么多网友的留言,我觉得我挺激动的,今年做两会题材比以往更有动力。”

  鲁健认为,网友的留言都特别直接,“这些直接的例子和反馈就在那里,做节目时访谈的气氛就显得特别朴实。”

  对于一个国家电视台来说,根据网友的意见确定选题思路和内容,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网友的意见绝对是我们节目的主角,甚至可能决定着节目的选题进程。”鲁健说。

  12万个问题涌来,总理如何解答?

  “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能有一个提问的机会就不错了,这12万条信息不可能都上去直接问总理。”鲁健表示,“我有问题问总理”与其说是问总理,不如说是问总理领导的政府,“国务院各大部委的官员都应是我们发问的对象”。

  针对网民的问题,节目组确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原则,即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做成节目播出;三分之一的工作是把问题分类整理后,交到各个部委,同时合作媒体报道两会的记者也会把问题带到会上去,“谁有机会谁就问”;另外三分之一则通过合作伙伴,把互动的结果再反馈回网上。

  “我愿意很真诚地给网友一个交代。”总策划人杨继红表示。

  两会博客走红

  与网民热问总理相比,今年两会另一个突出特色是,两会博客在网络上逐渐走红。

  3月1日下午2点,新华网“新华博客”试开通运行。作为拥有强大资源的权威网站,“新华博客”第一时间就推出了“两会博客”专题,短短几天内迅速为广大网民所关注。

  而2006年即推出两会博客的人民网张爱敬主任则告诉记者:“今年开博的代表委员比去年多了,而且页面也更丰富了。”

  2006年人民网“社会责任博客”的获得者叶青代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从去年3月2日开博至今几乎每天都要写博客。“我现在是非写不可,欲罢不能。”叶青表示,通过博客与网友交流,不受时空限制,而且效率非常突出,已经成为他的调研新方式。

  来自美容行业的女政协委员张晓梅在新浪网等网站都开有博客,接受采访前,她正在电脑前写博。“今年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委员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也想在会上多尽一些义务。”张晓梅表示,开博客后才发现“真理真的是掌握在群众之中”,今年她将自己的提案初稿发布后,数万人点击阅读,更有300多人通过留言或邮件与她交流。

  针对代表委员开博客,央视著名主持人鲁健则认为目前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如果所有代表和委员都能利用博客,将自己的提案公布出来征求网友的意见,效果会更直接。”鲁健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将代表委员开博“制度化”,在提议案之前,最好由两会新闻处给每个代表委员都开博客,“完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

  “民意直通车”

  渐成参政新渠道

  2月28日,一条题为“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向社会征求议案和建议的倡议”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短短3天内,阅读近5000人次,网友跟帖达7页之多,还有网友发表“给洪可柱代表的公开信”,希望能将自己的建议捎到两会上。

  “我会综合看待网友的意见,有些放到议案里了,有些可能会单独提建议,还有的要在会后加以详细研究。”曾与吴敬琏、钟南山一起被外界认为是“2006年两会十大言者”的洪可柱告诉记者,帖子发表后,直接给他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的人络绎不绝,这种互动敦促着他更好地履行代表的职责。

  同样,2007年春节期间,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向网友拜年的帖子也引来网友和各大媒体的追捧。不少网友在表达感动的同时,还在后面针对湖南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我认为以衡阳、永州、郴州为轴心的‘大湘南’建设,应当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类似留言比比皆是。

  “每个人都有参政的愿望,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方式和渠道。”央视策划人杨继红表示。而在政协委员张晓梅看来,网络为中国普通民众表达意见提供了一个新“阵地”和新途径。

  事实上,很多人都还记得,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视察非典疫情时都曾表示过“在网上看到了”相关信息。从那时起至今,中国领导人对互联网的重视开始为外界所熟知。去年两会,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公开肯定了这种“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的沟通方式:“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各国政要网上“冲浪”

  对于叱咤政坛的各国领导人来说,利用这种先进的传播方式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与民众增加互动,已经越来越成为更多政要的首选。

  2月9日,越南总理阮晋勇首开网络聊天先河,网友提出的2万多个问题,多数都与惩治腐败、扶贫等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由于是越南总理首次与公众网络聊天,所以在当地反响空前。

  “在许多国家里,这样的活动并不为奇。而在越南,这是首次,希望像这样有益的活动今后应经常性地进行。”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语言和新闻系教师阮文何表示,国家领导人与网民对话,是国家管理事务中一次“真正的革命”。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去年8月建立了个人博客,内贾德利用网络与民众就一些敏感问题进行了直接沟通,显然为他增加了不少印象分。从温和的文字中,一般人很难想像这是那个每天在电视和报纸上高呼反对霸权,同时推行强硬对外政策的“政治明星”。

  德国总理默克尔百忙中也不忘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络空间。2006年世界杯期间,默克尔正式开通博客。虽然被称为德国政坛“铁娘子”,但博客上的默克尔却处处体现出温婉和童真,她的第一篇博客记录了与德国足球队员会面的情况。

  “谁说政治只是成年人的事?总理和她的政府为德国的每一个人制定政策。”这是默克尔博客“儿童专区”导读上的一段话。经历过两次婚姻,而且至今没有子女的默克尔,却在博客中不忘关注儿童,甚至她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其实我们的总理一点儿都不冷。”默克尔通过网络亲民的方式显然得到了网友的热情回应。

  在重视网络民意的普京总统影响下,通过网络解决问题对俄罗斯人来说已不再新鲜。

  2001年3月6日,作为第一位参与网上互动的俄罗斯总统,他通过直接而坦率的回答,让其“值得信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俄罗斯人脑海里,从而为其再次凝聚俄罗斯民族向心力、彻底解决“府院之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5年后的7月6日,当普京再次出现在全球网民面前时,一个近乎荒唐的问题——“俄总统为什么会亲吻一个小男孩儿的肚皮”——又立即让全世界媒体在八国峰会举行前,感受这位前克格勃高官的温情一面。

  “网上两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网上政治”全球升温,其热度覆盖的范围到底有多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的话说就是四个字:“极其普遍”。

  尹韵公教授以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例子告诉记者,当年与施罗德竞选总理时,虽然最后默克尔获胜的原因很多,但她成功地利用网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把互联网纳入了政治竞选体系中。”而她的前任、也是她的对手施罗德当年“看不起”互联网,至少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的工具。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看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都使过去缺少表达渠道的人获得了发表意见的平台。而这种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协调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因利益冲突、文化冲突而激化的矛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王学萍也表示,网络让人听到了很多以往听不到的声音,对工作帮助很大。

  喻国明说,这种“以往听不到的声音”其实就是过去被忽略、被冷落的“微力量”,它聚集后很容易就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这样的力量所引起的政治生态的改变,需要有新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去对待,要适应这种变化。”

  与国外相比,中国网民在两会期间正踊跃投入到建言献策中,12万个问题向温总理提出吸引众多媒体关注。“这是个好事,说明老百姓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尹韵公表示,网友向温总理提出的问题有12万条,“其实也相当于温总理的一个‘博客’了。”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强,全国人大代表陈高卫认为,博客从客观上为代表委员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使他们能够“便捷地”深入基层,聚民智、汇民愿,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在这次两会中,代表委员尝试实名“开博”。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网民能随时向代表委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代表委员能随时向网民传递两会信息。这正是中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的一种写照。

  (据《国际先驱导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9 “网上政治”全球升温 2007-3-15 浙江日报000092007-03-1500021;浙江日报000092007-03-1500018;浙江日报000092007-03-1500019;浙江日报000092007-03-1500020;浙江日报000092007-03-1500006;浙江日报000092007-03-15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