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卢浮宫7亿欧元“下嫁”阿联酋
· 三前辈反对“出售”卢浮宫
· 世界在变,文化随之而动
· 阿布扎比的“后石油焦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阿布扎比的“后石油焦虑”
  2007年1月的最后一天,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超豪华的酋长宫大酒店里冠盖云集。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阿勒纳哈扬在众嘉宾和新闻记者的簇拥下,来到一块巨大的沙盘面前驻足良久。在他的面前,是一个宏伟的计划。

  在海湾地区,和阿布扎比一水相连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海岛,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多少年来,这里荒无人烟,只有茂密的红树林倾听浪花拍岸。海岛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萨迪亚特,它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幸福岛”。在王储的眼里,阿布扎比未来的幸福将和这座小岛紧紧相连。

  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把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变成腰缠万贯的巨富。今天,阿联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高达1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位居世界第三;天然气储量是6.06万亿立方米,排在世界第四。由于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阿布扎比和迪拜境内,这两个酋长国便成了联邦里当之无愧的老大,几乎负担了联邦的全部经费。

  2006年,阿联酋日产原油250万桶,其中90%来自阿布扎比酋长国的油井。卖掉石油后,如何花掉这笔天赐的财富,同时也为将来无油可采的日子未雨绸缪,成了颇费脑筋的一件事儿。与此同时,促进经济向多元化发展,迅速提高阿联酋的现代化水平,变成了新一代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尽早为所谓的“后石油时代”布局谋篇也是海湾石油国家的“风气”:沙特阿拉伯投资新型工业。卡塔尔的埃米尔哈马德1996年11月甩出1.37亿美元创办著名的半岛电视台,十年苦心经营,使首都多哈从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黑点变成国际活动的中心,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到去年年底的亚运会,几乎没有哪个大人物摇头拒绝来自多哈的邀请。哈马德目光远大,为“后石油时代”早做准备的同时,也替卡塔尔预先填好国家安全的保单。多哈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舞台,借着这张虎皮,卡塔尔才有可能在强邻环伺的中东恬然入梦——类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样以强凌弱的历史悲剧,估计很难在卡塔尔身上重演。

  阿联酋不甘落后。联邦里经济实力不弱的迪拜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钱人的购物和旅游天堂,总投资超过140亿美元的迪拜棕榈岛堪称当今最大的陆地改造项目。实力更胜一筹的阿布扎比当然不会满足于生活在邻居的阴影里。既然迪拜开创“商业旅游”品牌,我就以“文化、休闲旅游”独树一帜。耗资巨大的文化、休闲旅游工程——“幸福岛”开发计划应运而生。

  两座跨海长桥、一条海底隧道,将把幸福岛和500米之遥的阿布扎比海滩连接起来。两个高尔夫球场、29座高级酒店(包含一座七星级酒店)、三个专用休闲码头(可以停靠1000艘豪华游艇)、8000座别墅和3.8万套海滨公寓,等待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这些休闲设施将在2018年投入使用,总投资预计会达到惊人的270亿美元。

  幸福岛的重头戏——“文化旅游”的核心,当属要修建的五座博物馆。第一座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由来自纽约的古根海姆基金会冠名经营;第二座是航海博物馆,用来展示海湾地区的航海历史和文化;第三座是以联邦首任总统扎耶德名字命名的国家博物馆,展出阿联酋七个成员灿烂的伊斯兰文明;第四座是“生活艺术中心”,用来展示歌舞、戏剧等“活生生的艺术”;最后是古典艺术博物馆,对法国文化传统情有独钟的阿布扎比王储决定把它的冠名权“献”给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想不到却引发一场火热的论战。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阿布扎比的“后石油焦虑” 2007-3-8 浙江日报000092007-03-08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