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留守“耕田嫂”
· “热心大姐”的转型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一代“铁娘子”——
留守“耕田嫂”
■通讯员 姜小武 毛仙凤 记者 严元俭
  “你耕田来我织布”,是黄梅戏《天仙配》一句很出名的唱词。不过,唱了多少代的“你耕田来我织布”,而今变成了“你打工来我耕田”。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家庭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群体中,女性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为61.3%,男性劳动力为56.5%。数据表明,女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

  江山市大陈乡早田坂村的徐水香,就是一名典型的“耕田嫂”。她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徐水香留在老家包揽了全部的农活。

  ■通讯员 姜小武 毛仙凤 记者 严元俭

  不忙女红忙春耕

  3月8日,是妇女节。农妇徐水香却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这个时节她已经开始张罗春耕了。

  记者见到徐水香时,她正在给村农技员打电话,打听今年有没有早稻新品种。徐水香告诉我们,丈夫四年前就去了金华一家物流公司跑运输,三天前已经去上班了,家里现在都是她主事。徐水香今年36岁,小小的个子,估计只有1米50多点,说话却很爽朗,进进出出脚步生风。

  “为什么不一起出去打工,或者一起留在家里?”看主人干脆,我们也就很直白地问起我们关心的话题。面对我们的疑问,徐水香快人快语:“夫妻两个谁不想守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可我们必须想办法挣点钱。丈夫去打工我照顾家里,这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最好选择了。”

  徐水香和丈夫徐兴才是同龄人,今年正好是他们结婚的第十个年头,有一个女儿。住的是徐兴才父母早年建的泥墙老屋。夫妻俩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能早日住上楼房。为了圆楼房梦,徐水香和丈夫买拖拉机跑过运输,承包过村里的鱼塘,可是,都不太顺利。后来,夫妻俩看到不少乡邻外出打工挣钱,也动起了心思。正好一个亲戚在金华创办物流公司缺人手,徐兴才就去了。

  “本来也讨论过是不是两个人一起去,可是那时女儿还小,家中有70多岁的公公婆婆,还有承包的鱼塘和田地,都不能撇下不管,所以只有丈夫一个人去了。”徐水香说。

  第一次治虫“泪流满面”

  村干部跟我们介绍,徐水香是村里有名的“种田嫂”,她一个人在家,种田地养鱼,还主持家里三层楼房的建造工程。

  可徐水香听了这些赞许后,却不以为然:“女子天生柔弱,我也很希望丈夫在家,夫唱妇随啊。”

  徐水香说,学会很多农耕事,都是“熬”出来的。丈夫刚刚外出那段时间,徐水香侍弄田地庄稼总觉得手忙脚乱。“虽然我也干过多年的农活,可毕竟重担不是我挑,原来只是跟在丈夫后面做。丈夫外出后,突然间觉得一点头绪都没有,只好跟在人家后面,人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为这,我还吃过苦头呢。”

  徐水香跟我们讲起了她的糗事。她第一次下田为禾苗治虫,不懂得要辨别风向,逆风行进时,风一吹药水雾蒙蒙地盖了一脸,当时就呛得泪流满面。类似的遭遇还有好多,也就是在这样的“教训”中,徐水香渐渐成了一个干农活的行家里手。现在,她种田地管理果园养鱼,是样样通熟。

  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女性,徐水香至今有“三怕”:怕治虫。因为个子小,一下田,禾苗基本已经在胸部了,操作困难。怕挑担。稻谷收割时,把打下来的谷子挑回家,那可是个重力气活。徐水香家有近1亩的田在离家2公里处,以前也没有像样的路,稻谷都靠挑回来。每次徐水香都是自己连挑带拖,稻子拉回家,觉得身子骨像散了架一般。现在通了路,可以用车拉,但作为女人,徐水香还是觉得这活太重。怕卖鱼。徐水香说,养了总共不足2000条鱼,卖给鱼贩子赚的利润不如自己卖。在本地集市上卖,卖完需要将近两个月。这两个月,徐水香天天要早上五点钟起床捕鱼,七点前赶到集市,而且是在年底深冬时候。

  盖房大事也是女人干

  主持建造新房,“熬”得徐水香掉了眼泪。2004年底,徐水香和丈夫省吃俭用攒下了几万元钱,决定开始动工建新房。因为资金等原因,一座三层楼房断断续续经过2年多才全部建好。其间,丈夫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里里外外都是徐水香在忙。去年新房粉刷,徐水香天天摸黑起床,先照看田地里的庄稼和塘里的鱼,然后回家做早饭。白天,她是粉刷师傅的下手,拌沙灰递材料。晚上,她洗衣服整理家务,经常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有一次,看着自己双手布满血泡,眼泪不知不觉就掉了下来。“不全是因为累,而是在想,要是丈夫在家,有人拿主意,那多好啊。”徐水香这样说。

  唱歌玩乐器才像个女人

  最大的心愿盖新房已经实现了,还有什么别的愿望吗?徐水香有些不好意思了。沉默了一会儿,徐水香说,我还有两个心愿。

  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全家人健康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次丈夫回家再走的时候,徐水香都要送到城里的车站,每次都要叮嘱丈夫,开车不要跟人家比快,赚钱不要跟人家比多,一家人平安健康就是金不换的幸福。

  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重拾年轻时的音乐爱好,学几样乐器演奏。徐水香对音乐似乎很有“天分”,年少时就非常喜欢唱歌和摆弄乐器,虽然没上过一分钟的专业音乐课,却能凭自己有限的乐理知识,把电视里听过几次的歌的乐谱给写出来。2005年3月,徐水香买了一把小号,不久就吹得有模有样。后来,她还和村里几个有同样爱好的邻居,组建了一个鼓乐队。

  我们临走的时候,徐水香专门拿出小号为我们演奏了一曲《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她听电视里的歌记录练习的。欢快热情的旋律从徐水香的指间流出来,大家都深深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留守“耕田嫂” ■通讯员 姜小武 毛仙凤 记者 严元俭 2007-3-8 浙江日报000132007-03-08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7-03-08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