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4版:嘉兴资讯
3  
PDF 版
· 平湖紧贴农民需求推进新农村教育
· 林埭镇打响“龙文化”牌
· 努力把临港产业打造成为
海盐新的经济增长点
· 海宁大力推进名牌带动战略
· 秀洲十大活动深化新农村教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努力把临港产业打造成为
海盐新的经济增长点

梁 群
  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是国内外许多先进港口城市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临港产业发展水准已成为滨海临江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海盐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东濒杭州湾,依海而建,因海得名,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港口资源。根据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总体部署,面对“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海盐实际,顺应海洋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理清战略思路,加速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努力把临港产业打造成为海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海盐发展临港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海盐是浙江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公路、嘉绍快速通道的相继建造,海盐处于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交通节点,将有效承接大中城市的经济辐射。嘉兴港海盐港区距上海港133海里,距宁波港85海里,距舟山定海港80海里,极具承接喂给转运优势。县境内水网密布,省十大内河干线航道之一杭平申线贯穿全县,海河联运条件优越。同时,海盐滨海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备。秦山核电基地、年排30万吨的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厂等,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初见成效。海盐拥有海域面积537.90平方公里,陆地海岸线长达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线最长的县(市)。海盐港区可建生产性码头岸线约8.9公里,可建各类千、万吨级全年可作业天数300天以上的泊位55个,占嘉兴港总泊位数的一半以上。全县已建成港口码头5座。当前,新一轮港口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嘉兴港海盐港区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放口岸,发展前景喜人。海盐近岸滩涂平缓、宽阔,可供大面积围垦造陆,发展空间巨大。南北湖黄沙坞和海盐港区两大围垦工程可增加土地面积3.45万亩,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海盐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土地保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临港产业雏形初具。海盐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连续5年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县依托港口优势,初步培育起了机械(标准件)、造纸及纸造品等县域特色块状经济。工业园区建设有了新发展,省级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各镇工业功能区产业集聚和产业水平持续提升。滨海旅游业发展加快,南北湖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初步形成了以南北湖风景区、秦山核电基地、县城文化商贸、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组成的滨海旅游网络。

  海盐虽然在发展临港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尚未形成真正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临港产业。

  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规划滞后,导致岸线随意开发,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无序发展,零乱布局,小而散现象严重,尚未形成上规模的特色临港产业园区。

  产业基础不健全。海盐滨海开发刚刚开始,基础设施还不配套,港口功能还不健全,海河联运还未开通,支柱产业还未成形,发展基础还较脆弱。

  海盐加快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最近召开的海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开放和谐福地,全力打造滨海新城的“一城三地”发展战略,为全县新一轮经济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依托滨海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

  (一)发展定位和目标

  要抓住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起步阶段就将海盐临港产业的发展正确定位在“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主基调上,从根本上确保海盐临港产业的发展保持较高的层次、品位和质量。通过滨海开发建设,带动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以港带产、以产兴城,加速推进滨海新城建设的目标。

  (二)发展原则

  坚持临港产业发展与周边地区发展相错位的原则。海盐港区作为嘉兴港的组成部分,基本定位是上海港、宁波港的喂给港;与乍浦港区、独山港区相比,进出大宗散杂货是海盐港区的主要功能;海盐最宜担当区域性货物分流中心角色。要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适合海盐实际的临港产业。

  坚持临港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联系的原则。在临港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生产性项目建设用地,又要给城市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使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临港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衔接的原则。海洋港口岸线资源是十分稀缺的,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务必予以高度重视珍惜。在临港产业选择上,既要满足现实的、区域性的产业发展需要,更要兼顾长远的、全局性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都要注重集约利用,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布局

  主要在杭浦高速公路与海岸线(围堤)之间,以大桥新区、南北湖风景区为起点,双向发展构建滨海黄金产业带。严格控制,分区布局,集中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培育发展港口物流、休闲旅游、滨海房产业,使之尽快成为海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心区和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主平台。

  沿自然海岸线,自东北至西南依次规划建设大桥观光旅游区、临港工业物流区、武原滨海人居旅游区、海河联运中心区、南北湖高档休闲度假区等各具特色的五大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同步开发,整体推进,有序发展。

  (四)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依托海河联运,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海盐临港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一要坚持公用码头为主、业主码头作补充的开发方针,把重要的港口岸线资源掌控在政府手中,确保集约开发利用。二要抓紧实施两大围垦工程,为港口物流业发展及时拓宽空间。三要尽早开通两条海河联运线路,扎实推进何家桥航道改造工程,2008年底正式开通海河联运中线。力争到2011年底,新建成千、万吨级外海码头泊位7个,内河港池500吨级散杂货泊位8个,港口年吞吐量达到500万吨;引进较大物流企业4个以上,初步形成功能设施齐全的以海河联运为主体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2.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化工新材料、船舶修造等产业。先进制造业是海盐具有传统优势的临港工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技改力度,大力发展中高档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出率。海盐大桥新区紧靠嘉兴化工园区,适宜发展化工新材料,包括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等新材料。海盐有较长远的造船历史,适宜发展船舶修造业。海盐港区是以运输散杂货为主的,而临港加工业的原料大都是散杂货,因此,海盐适合发展临港加工业特别是大型粮油、食品加工业。可将发展临港加工业列入招商内容,选择引进大型强力加工企业来海盐发展。

  3.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业。我们要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浦高速公路即将建成的难得时机,重新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开辟由南北湖风景名胜区、秦山核工业旅游区、白塔山海岛生态旅游区、武原滨海文化宗教商贸旅游区和杭州湾大桥观光旅游区串联而成的海盐滨海黄金休闲旅游线。

  4.积极开发滨海房产业。海盐拥有非常优质的生态环境,靓丽的滨海风光,十分适合景观房产开发。可以以县城为中心,以南北湖、海盐港区围垦区为依托,通盘规划,整合资源,精心设计,吸引一批实力公司参与海盐房产开发,适应不同层次群体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加快发展

  站在历史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方位思考,跨区域定位,高起点规划,努力实现岸线、港口、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长远全局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确保临港产业的顺利有序发展。在产业导向上,要坚持分类布局临港产业,及早制定临港产业的准入门槛,切实加大产业导向力度,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努力培育具有海盐特色的临港产业;在健全运作机制上,首先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信贷融资、吸纳民资、县外融资等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其次要改善用地机制,及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考虑新区、景区、港口开发用地指标,保障临港产业的发展空间。第三要强化统一协调机制,理顺条线关系,强化统一规划管理职能;在科学考核上,要加强对全县临港产业的监测调控,单独列出临港产业统计指标,作为镇区、部门年终考核奖罚的重要依据。通过明确职责要求,加强检查督促,实行科学考核,有效奖励先进,努力激发一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推进“一城三地”建设。

  (作者系中共海盐县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24 努力把临港产业打造成为
海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7-3-2 浙江日报000242007-03-02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