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普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野性亚马逊——一个中国科学家的丛林考察笔记》的作者张树义没有想到的,也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但大凡看过此书的人都认为,它当之无愧。这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在书中对他在亚马逊雨林中的科考经历进行了极为独特和有趣的描述。
“本书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通过对妙趣丛生又险象环生的野性丛林的描述,展示了动物研究工作者执着的探索精神、细微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使人体会到‘协同进化’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动物之间的生物链关系,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及动植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协同进化的神奇。本书图文并茂,极富情趣,展现了一幅幅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的美丽图景。”一位网友在网上对此书评价甚高。
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专家认为,这本书把大量生态现象、行为和环境知识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读性强,使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易于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丛林中树木坍塌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有一次我正坐在溪边小憩,忽听‘咔’的一声干裂,我心叫‘不好!’,急忙奔向一棵粗树,还没等定过神来,又是一连串‘咔咔’的响声,紧接着,一棵合抱粗的树不偏不倚地砸在我刚刚歇息的地方……”在书中,张树义这样描述自己曾经的经历。
“许多人对亚马逊的想象可能和我曾经有过的一样:横悬的巨蟒、满口血腥味儿的鳄鱼……”张树义在书中说,“的确,早期的探险者普遍将亚马逊描写得肃杀恐怖……一是当时的医学还不发达,不少探险者死于疟疾和黄热病等热带疾病,使人感到亚马逊是个死亡之地;二是活下来的探险者为了给自己提高身价,故意夸大了亚马逊的阴森恐怖。不过,亚马逊也的确有其特殊的‘野性’……”
这所谓的“野性”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自己读了这本书,才能亲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