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方面的经济伦理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方兴未艾。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是全球化的浪潮。发达国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较为严格的法律限制,社会舆论也时常保持着高压状态。不再有企业只要服从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要求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与发展。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要求明显滞后,这使得一些忽视企业伦理和人文精神的企业有了可乘之机。不少跨国公司,为了降低履行社会责任所需“额外”增加的成本,往往转移至这些发展中国家,以逃避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尽义务。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初期,一些本土企业更是把“资本不讲道德,只讲利润”的论调当成标准经济学理论加以贯彻。
在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不讲道德的情况确实是普遍的。马克思对此曾尖锐地进行过批判。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称之为“‘主流’经济学长久以来将经济学与伦理学相分离的结果,是对古典经济学及亚当·斯密的深刻误解”。资本只讲利益,企业家只服从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是经济学“纯化”研究方法的副产品,把企业以及企业家还原成简单的“经济人”,只能是研究方法,不是本质属性的抽象。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经济领域的“无形之手”和“道德情操”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二位一体,同时存在于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主体之内的。
现代企业愈加重视社会责任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许多企业认识到,让自己在环保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好名声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带来更多订单。著名的《欧洲企业观察》杂志发现,“作为汽车厂商宣传和推广其新型汽车的道具,茂盛的植物和新鲜的空气取代了暴露的大胸脯的女人,越来越多的企业乐此不疲”。丰田汽车的广告词声称:“不论您选择哪一种颜色的丰田车,都会是绿色的”,并详细介绍其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所熔铸的环保意识。
反对“资本无道德论”也反映了人们对全球化肆无忌惮地推广“血汗工厂”的一种当代批判。许多发展中国家服装加工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得到的却是仅够维系生计的报酬。在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国沿海地区,农民工除了要接受较低的生活待遇和劳动报酬之外,还经常要面对世俗的社会歧视。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把免除或减轻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作吸引投资的优惠条件来加以宣传。或许这些现象可以看成是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之下的一种无奈态度和痛苦选择,但这更加显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建立公正、平等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看,“资本无道德论”,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有长久的生命力。资本创造财富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普遍福利,那种以牺牲甚至戕害一部分人为代价来满足另一部分人欲望的发展方式,正是反科学发展观的典型表现,更不符合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践行企业伦理,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培育企业公民,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刻不容缓。企业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必须做一个“遵法纪,重伦理,行公益”的好公民,尽早完成由“经济人”向“道德人”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