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春节特刊·文化
3  
PDF 版
· 各国过年民俗
全球化下的特色风情
· 韩国:年三十晚上要“熬夜”
· 在新加坡过春节
· 越南:吃1公斤重的方粽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新加坡过春节
倪 波
  在新加坡医院工作了十几年的大女儿,四年前,成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女儿和女婿多次来信来电,催我们到那里去玩。去年初,我和老伴经过一番筹划和准备,终于农历十二月廿六晚上九时从宁波登上了直抵新加坡的航班。

  气氛与我们一样浓

  新加坡的人口中70%~80%为华人(多从福建和广东来),迄今仍保持着传统过年的习俗。新加坡过春节,与我们过春节很相像,同样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和墙上张贴春联,而且除夕夜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和初二,要安排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收发红包。春节气氛与我们国内一样浓。

  我们来到最能代表华人特色的狮城唐人街——牛车水。只见那几百米长的大街上张灯结彩,两旁店面和摊位上,增加了平时少见的过年吉祥物:有手捧元宝的财神画像、金鸡报晓的美丽图片;有代表炎黄祖先的金色龙和代表岛国象征的鱼尾狮;也有色泽各异的精雕玉器、金银手饰和各种光彩夺目的纪念品,真是琳琅满目,无奇不有。

  女儿说新加坡人过年时,还有自己的独特习俗——为了讨吉利和祈求好运,要搞“捞鱼生”: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围桌而坐,人手一筷,享受丰盛的美食,筵席上还有一些切成丝的色泽艳丽的蔬菜食品。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上各种配料,做着向上搅调的姿势,这象征着一家人在未来的事业中发财和幸运。

  大多数华人的家里都贴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贺年片上也常常印着振翅飞翔的蝙蝠,因为蝙蝠有一个字的谐音就是“福”字。表示运气的另一个字是“吉”字,“橘”和“吉”谐音,所以当地华人在春节期间习惯吃橘子。例如拜年时必备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客人要离去前,也要回赠两个柑橘,新加坡人俗称“换橘子”。

  看中国戏特别亲切

  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新加坡人过春节的时节,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滨海湾的“春到河畔”,是新加坡春节最热闹的地方。除夕夜,平时被政府禁放的烟花爆竹可在那里公开鸣放;连串的节日灯像蜘蛛网似的遍布整个河畔空间;配有介绍示意牌的“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塑像,栩栩如生;书法表演、灯谜游戏、中国画拍卖……各个场所都受到爱好者的围观。

  在河畔一块广阔平坦的水泥地上,搭有一个大舞台,台前摆放着供民众免费观赏用的上千个座位。从除夕夜开始一直到正月初八,内蒙古歌舞团和台湾戏曲团在那里展示他们的文艺才华。据说新加坡政府每年在这个时候要邀请中国的艺术团体,包括歌舞、杂技、京剧等剧目去那里演出。

  我看的第一个节目是台湾戏曲团的《八仙过海》。除了唱腔上有些区别,无论是角色的服饰打扮和脸部的化妆,还是剧情的展开和道具的配备,都与浙江的越剧无异,可见华夏子孙的传统文化出自一辙。

  重头戏“妆艺大游行”

  正月十一晚,一场结合传统与梦幻色彩的大型街头舞会在宽阔的商业中心乌节路热闹登场,这次的主题是“奇思梦想”,有超过4000多名海内外表演者在路上尽情舞动,路旁超过25万观众全情参与。原来车辆川流不息的乌节路,摇身变成了舞池:29辆五彩缤纷的大花车徐徐而至。来自日本、泰国、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艺术家们各显神通,为此次妆艺舞会增彩加墨。

  最引人瞩目的要数由泰国“金龙队”及新加坡的“冲天飞龙传友谊”的表演:50米长的闪耀巨龙腾空攀上12米高的木桩后喷火,惊险的特技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表演,我总以为表演随着“表演到此为止”的喇叭声而结束了。谁知目送花车离开乌节路,接下来还有3600秒钟的街头狂欢舞会。当路旁围栏拆移时,跃跃欲舞的观众迫不及待地涌向街路,尽情狂舞,把即将接近尾声的春节文化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十多天。

  不一样的“压岁钱”

  新加坡人的春节文化,也有与中国不同之处。从初一开始,虽同样是走亲访友、拜年送礼,长辈也同样给小辈压岁钱,但送赐的礼物却非常特别:一只红色的专用小型塑料袋,里面盛着两只橘子(代表吉利),这就是惟一的“拜岁果包”;做长辈的赐予6元钱(合人民币36元)的压岁钱,表示六六顺利。这与我们近年来越来越讲究的拜年礼物和长辈给小辈一年比一年客气的压岁钱大相径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