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商业地产年吗
有人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 杭州浩思 陆磊
2006年中国最具对比性、刺激性的经济现象,就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与股市强势反弹,牛气冲天。宏观调控矛头直指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套了很多“紧箍咒”,而股市却“暂不交纳所得税”,一身轻松。
媒体上一边倒的是诸如“温州客深陷上海楼市”、“记取日本房产泡沫教训”的声音,而对股市的报道都是“看好后市”、“×××强劲”等大幅标题。
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楼市大量资金撤退,进入股市,连原本对虚拟市场投资颇为感冒的温州人,也大批杀入股市,当然斩获也是丰厚的。但房地产市场也不是吃素的,“组合拳”之下屹立不倒,价格仍然上扬。对于真正的投资专家来讲,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资源稀缺性与政策多变性的抗衡阶段。如果资源稀缺性是不变的,甚至变本加厉,则政策的多变性还有许多可以期待的价值。
所以还有部分楼盘依然畅销,依然要排队购房,甚至未开售便几次提价。
可以说,机会到处都有。2007年楼市投资机会依然很多。就杭州来讲,机会至少有三:一、热点地区。如九堡,只要买到品牌不错或者资源不错的房产,升值潜力很大,特别是商业项目。二、入杭大鳄项目。杭州房产格局会因为海内外大鳄进入而洗牌,他们的产品一样会有升值空间,特别是第一波进入杭州的地产大鳄们的项目。三、资源稀缺项目。如稀缺景观、稀缺地段、稀缺产品。环西湖一线的房产都会有不少的增值,特别是有新开发项目的周边。
有人说2007年是商业地产年,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主要是住宅,而中国商业的发展尚有巨大空间,如上海黄金地段的物业租金已开始“接轨国际”,就是一个信号。
进入宏观调控后,楼市投资者明显感到房产“普涨阶段”暂时结束,今后要比拼眼光与实力了。被宏观调控逼入绝境的许多项目,本身就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这样来理解,或许可以减轻投资者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抵触情绪。
宏观调控在减少一部分投资机会的同时,又在创造新的一种投资机会,看你自己“抢不抢得着”。
现在浙江民间资金大量输出,进入经济滞后地区开发地产,几乎密布全国,这中间如有疏漏,也一定是投资的黄金机会。早期赴外开发的都是小开发商,只有几百万元资金,跟在杭州买套房一样,几年下来,都成倍地翻番。也由于这些年来浙商开发的项目在全国都有,浙江的“炒房团”也名震海内。但接下去这样随意游走的模式是不行的,不能再“走到哪买到哪”。浙江众多“炒房团”的组织者,和几百万投资者,在2007年的任务,就是打造一个现代化咨讯平台,由“瞎炒”提升到“明炒”,从个人买单铺到集体买项目,从分散投资变成集中投资,从只当业主收租金,变成自营、主营,从“闲散资金”随意投资,变成“主业资金”主动扩张。
浙江省内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住宅市场相对饱和,特别是自用目的的比例一直下降,投资目的的比重一直上升。
商业进入更新换代期,出现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而省内主要城市由于房价处于高位运转,在新政下会有一些低价房和一些新颖的住房形式上市,由于受市场欢迎,具有投资价值,有些会成为绝版。
应该说,2007年是很有投资机会的,相信浙江楼市的投资者,依然会掘到大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