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新教育实验”:为了和谐发展的人
· “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
·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 “让梦想燃烧,
让双脚落地”
· 修补“人的教育”的缺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什么是孩子一生有用的知识?“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剩下的,才是一个人一生有用的知识。”将“新教育实验”引入秀洲的张刘祥,对这一说法颇为认同。

  作为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张刘祥一直在思考有关教育的“三大谜题”:我们正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2005年,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尚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手段和方法;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它又仅限于课程和课堂。

  困惑中的张刘祥,就在那时邂逅了“新教育实验”。外号为“书痴”的他,无意间读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随后他进入教育在线网站,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已然在全国铺开的“新教育实验”。

  2005年12月3日,一个让秀洲友谊小学校长刘新玲难忘的日子。她与其他700多位听众一起,在区行政中心听取了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有关“新教育实验”的报告。

  “我是来煽风点火的,煽新教育之风,点新教育之火。”刘新玲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朱永新三小时报告的精髓。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目标是: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改变中国教师的行走方式,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

  在“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秀洲选取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作为自己的突破口。而在实践中,也有学校陆续开展“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等实验项目。

  2005年底的这场报告会,成为秀洲区全面启动“新教育实验”的动员会。秀洲,也由此成为浙江省首批实施“新教育实验”的三个地区之一。2006年3月,秀洲的28所学校申请加入实验,申报了30个子课题。

  作为“草根运动”的“新教育实验”,何以能吸引众多“没有报酬、不在编的实验老师”,纷纷投身其中?

  张刘祥的理解是,“拿着‘望远镜’来指引学生的未来,原本就是有理想的教师乐于尝试的事。”刘新玲也认为,“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最吸引人的理念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