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沙祖康:“农民外交官”登上新舞台
· 力推陈冯富珍当选
· 劝美国人先照照镜子
· “秋子打官司”:反歧视“公开课”
· 粗中有细无私才无畏
· 沉重的课题
· 人物介绍
· 省经贸委关于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
· 一张嘴胜过千军万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省经贸委关于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重点省份,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完善的产业体系。2006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共214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0亿元,利润总额130亿元,出口交货值313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9.9%,利润占9.8%。

  面临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全球产业转移和兼并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聚发展和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趋势,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机遇期,也处于一个行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石油和化学工业必须牢牢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和行业发展趋势,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力争更好更快地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一、“十一五”时期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点

  (一)无机化工原料业

  硫酸和氯碱:2006年我省硫酸和烧碱产能达226万吨和90万吨。鉴于两行业都将出现产能过剩,不再支持新建硫酸和氯碱生产装置,重点支持现有硫酸和氯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

  浓硝酸:我省至今无浓硝酸生产装置,而浓硝酸的需求量已超过5万吨/年。有条件的企业可研究新建浓硝酸生产装置,但必须做到技术装备先进,安全环保措施落实。

  工业气体:目前产能已远高于市场需求。除大型工业园区配套需要外,不再支持新办空分、乙炔等气体生产企业,重点规范现有气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

  (二)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制造业

  以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启动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大型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生产装置。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利用进口初级石化原料,建设石化下游产品生产装置。重点是:结合烟台万华MDI项目的实施,支持建设环氧氯丙烷,并延伸建设聚醚多元醇装置,支持建设TDI项目。根据涂料等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建设丙烯酸、丙烯酸酯项目和表面活性剂、碳酸二甲酯、丙二醇、乙丙橡胶等产品生产装置。支持LG甬兴、台塑进一步做大ABS生产规模,并率先建设特种树脂生产装置。争取国家批准我省的PTA规划建设装置的实施,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基地。支持镇海炼化扩大PX生产能力,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利用进口原料建设PX装置,满足PTA生产的原料配套需要。

  (三)化肥工业

  重点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支持发展高浓度复混肥;增强小氮肥企业的生存能力,继续保持碳铵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发展一主多副产品,增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关停并转规模偏小、效益不佳、缺乏发展后劲的企业。

  (四)传统精细化工行业

  围绕优化产业布局和提升产业素质,规范企业行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采用催化合成、生物化工、高效分离等先进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按照清洁生产要求,组织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限制新建传统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督促技术装备简陋、“三废”排放较多和治理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对整改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加强经贸、环保、安全管理部门间的配合,加大行业监督检查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淘汰一批规模偏小、布局不当、环保和安全问题突出的农药、染料、颜料和有机中间体产品生产企业。

  农药行业:以国家实施农药生产企业延续核准为契机,严把准入关,严格控制新增农药厂点。积极发展生物农药,加快淘汰低效高毒农药的生产。在限制有机溶剂型制剂品种生产的同时,鼓励发展新型农药制剂,进一步调整三大农药品种结构。

  涂料行业:支持发展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高固体份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限制油脂树脂漆类、脂胶树脂漆类、沥青树脂漆类、酚醛树脂漆类等四类低档品种的发展。

  染料行业:调整品种结构,加快淘汰已禁用的联苯胺类等易致癌染料,发展皮革、羊毛等高档制品用染料。活性染料重点发展高固色率低盐型品种,酸性染料重点发展聚酰胺纤维、皮革和羊毛用高中档弱酸性染料,分散染料重点开发环保型分散染料和超细旦聚酯纤维用分散染料。推广使用液体染料。

  (五)新领域精细化工行业

  把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全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深、做精现有产业;支持传统精细化工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化工企业向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转型;支持各地引进国际知名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建立国内基本依赖进口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各种新型的精细化工产品,如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生物精细化工产品;鼓励企业按照电子、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和生产各类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后处理剂等高档助剂类化学品;鼓励企业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新型功能化的海洋精细化学品。

  (六)氟硅化学品行业

  氢氟酸和有机硅单体:鉴于我省氢氟酸的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50%以上,不支持新办氢氟酸生产企业。我省有机硅单体预计到“十一五”末将形成45万吨左右的生产能力,且目前国内该产品投资过热,不宜再布新点。重点支持现有氢氟酸和有机硅单体骨干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其延伸拉动效应,实现产业集聚式发展。

  无机氟盐产品:支持发展高纯度、电子级产品,改变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现状,淘汰一批环保问题突出的生产企业。

  含氟中间体产品:支持骨干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系列化发展,促进含氟化学原料药和含氟农药的发展。

  氟材料:重点支持巨化集团等企业以含氟单体生产为依托,延伸发展含氟材料产品。加快ODS替代品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化发展,促进CFC和哈龙等ODS产品的削减、停产与替代品的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有机硅下游产品:重点支持骨干企业提升有机硅建筑密封胶产品的竞争力。支持开发汽车、电子、电力等相关行业配套所需的硅橡胶产品,纺织、皮革、日用化工、涂料和塑料等领域新的有机硅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系列化生产。

  (七)橡胶制品业

  支持橡胶制品骨干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行业知名品牌。除国际知名轮胎跨国生产企业在我省建立生产基地外,不支持新办轮胎生产企业。全钢子午线轮胎,鼓励发展无内胎和公制宽基轮胎,2010年实现无内胎全钢子午胎占主导地位。半钢子午线轮胎,基本实现无内胎化;为经济型轿车配套的轮胎,应做到安全、节能、环保。按照国际市场和国内高档汽车生产的需求,积极发展系列高档轮胎和跑气保用轮胎,创造条件为国内轿车配套。工程机械轮胎,积极发展子午线轮胎。推进充氮硫化工艺等新工艺的应用,促进能源节约。大力发展汽车用橡胶制品,满足各类汽车对密封、减震、制动、传动和输油输气等配套橡胶产品的需求。积极开发高强力及阻燃输送带,加快输送带行业升级换代。

  二、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

  着力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布局调整。引导企业进一步向专业园区集聚发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强宁波石化工业区、嘉兴乍浦石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大型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项目建设步伐,推进在温州、舟山和嘉兴白沙湾建设石化产业基地的工作。支持杭州湾国际精细化工园区、以巨化为主的氟化工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强对杭州临江工业区、温州苍南芦浦化工园区规划建设的筹划,并适时组织实施。严格限制在园区外新建工艺复杂、“三废”产生量大的流程型化工生产装置。

  (二)加强产业引导,推进结构调整

  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项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2005~2007年)》项目的建设。根据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对石油和化学工业领域的高耗能行业,适度加以限制;对氯碱、工业气体等高耗能和能力过剩行业,运用土地、电力、环保等调节手段加以限制。禁止新上列入国家和省明确限制与淘汰的项目,以及污染不能治理的项目;限制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的项目建设。

  (三)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适应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密集的特点,把推进技术创新作为实施产业素质提升工程的关键之举。加大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产品升级工程和品牌战略,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开展国内、国际间技术合作。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实现从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

  (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节能减排

  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实现清洁发展和节约发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从生产全过程控制废弃物排放,加强对“三废”的集中治理,确保企业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推广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提高工艺、装备保障能力。坚决关闭淘汰规模偏小、装备简陋、缺乏改造能力的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转产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领域精细化学品。

  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督促企业重视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联系电话:医药石化行业管理办公室(0571)87058202 综合处(0571)87052720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