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三位民工诗人放飞文学梦想
· 一张珍藏了
半个世纪的照片
· 曹月芬:
打工妹的“诗歌姻缘”
· 陈永安: 修自行车的民工诗人
· 徐晟:把诗情融入打工生活
· 拿起笔,
写出你打工生活中的
感人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曹月芬:
打工妹的“诗歌姻缘”

  【人物素描】曹月芬:女,磐安县仁川镇人。1997年高中毕业,为偿还患白血病的弟弟治病欠下的债,辍学去深圳打工。在外跌打爬滚了4年后,又考上浙江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曹月芬自小就衷情于诗歌,生活的坎坷,对理想的追求,使她写下了很多感人的诗篇,并在《浙江日报》、《金华日报》、《星星》、《诗刊》发表诗作40余篇,出版个人诗集《浅草》。

  【幕后故事】拨通曹月芬娘家的电话,电话那边传来“哇哇,哇哇”的孩子哭声,接电话的正是曹月芬本人,柔声细语中带着刚当上妈妈的兴奋和甜蜜。

  1997年,曹月芬从金华商业学校毕业,并参加了成人高考。不幸的是,她的弟弟在检查出患了白血病之后,仅两个月左右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对曹月芬来说,不仅是失去亲人的悲恸,更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其弟患病期间,为了治疗,家里四处借钱,到最后已经债台高筑。本来按曹月芬在学校的表现和才能,她可以在家乡父母身边的单位找到工作。但是,她横下心到深圳去打工——为了多挣一点钱及早还清家里的债务。就这样,曹月芬带着失去弟弟的苦痛和失落的大学梦,只身到深圳打工赚钱。

  然而在一个陌生的都市,特别是像在深圳这样快节奏的环境中生存并不容易。曹月芬曾在诗里这样写道:“乡下闯进城市/木梯子撞见了电梯/无数个按钮/你要准备无数把钥匙/你不是广东人/深圳要求你粤语流利/你刚从学校毕业/厂方要求你至少两年工作经验。”她投了很多简历,都没有回音。最后,曹月芬又尝试向一家外贸公司投了简历。正当她一筹莫展时,突然接到了公司的面试通知。原来,公司经理偶然从丢弃的简历中看到了她的简历,上面罗列了一大串曹月芬已发表的诗作,让他惊叹不已。更戏剧性的是,恰巧这个公司经理原先是在台湾学习编剧专业的,同样是个文学爱好者。或许是志趣相投,他看了曹月芬的简历后,就决定给这个外来打工妹一个机会,曹月芬顺利地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

  曹月芬一直说自己是个幸运的打工妹,正是因为诗歌给她带来了很多美丽的缘分。成了公司正式职员,闲暇的时候,曹月芬和她的同事们一起舞文弄墨,劳作之余,曹月芬便把自己的打工经历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她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省出钱来,打字、油印,装订成册,把自己写的诗在工友之间传阅。曹月芬因此结识了很多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写诗,读诗。说起这些过往的日子,曹月芬像个快乐的孩子般笑起来。她的努力没有白费,2001年,她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圆了她的大学梦。2003年12月,她的诗集《浅草》终于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巧的是,诗歌竟成了曹月芬的“红娘”。在创作的过程中,曹月芬认识了一位同样热爱诗歌的北京小伙子,他们彼此交流创作经验,评论诗歌。由于有共同语言,他们的交流日益频繁,往来的信件也越堆越高。久而久之,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正是诗歌,让他们从相识到相知,把他们牢牢地牵在了一起,去年11月30日诞生了他们爱情的结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