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福娃应聘
· 异乡的日子
· 透明人生
· 相爱在杭州
· 到底谁傻
· 回 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福娃应聘
■阮柏泉
  我有一位江西老乡,名叫李福娃。

  中学读书的时候,福娃就特别不喜欢“打工”这个词,“打工”就意味着远离故土,意味着流浪,他总觉得那是低人一等的一个群体。他甚至看不起打工的。直到有一天,自己一不小心也变成了打工者,那种对“打工族”的轻蔑才不得已有所缓和,因为他不想轻视自己。

  渐渐地,他觉得“打工”其实是一个很时髦的词,经理是在为老板打工,老板是在为自己打工,公务员也可以说是在为人民打工。每个人都是打工者,而打工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满足温饱。

  福娃说,要我去打工可以,但是没一千块一个月免谈。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工人普遍拿几百块工资。福娃在高中时发表过几篇文章,就以为自己是个人才,跟别人不一样。但是,他死也不肯相信有人月薪过万。

  在千里之外的异地,福娃被老乡介绍到一家食品公司去做业务员。天天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冬冷夏热,还要饱受别人的气,他简直受不了。心想,我大小也算是个才子,怎么能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失去自己光芒呢?至少,找份不用受气不用吹风淋雨的工作才好。

  半年后,福娃到一家餐厅做服务员。他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工资却还离自己的那个“一千块”标准若即若离。更残酷的是,他已经确切地知道了这世界上居然还有拿百万年薪,相当于月薪近十万的牛人。尽管在餐厅里不用吹风淋雨了,但是要把客人当作“衣食父母”供着,处处得小心翼翼,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而且自己的优势没法发挥,总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想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几个月后,他翻开招聘专版,好多的岗位啊!就怪自己怎么早没有看报纸而在食品公司和餐厅里浪费了那么长时间。

  他去应聘文秘,他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而且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舒服又体面。于是人家说,你写一篇自我鉴定给我看看吧。他说,我只会写写文章,可没写过什么鉴定。人家说,那你会使用复印机、办公自动化软件吗?福娃一脸木然。他拿出一张发表了他的文章的报纸,人家看也没看一眼直接挡回说,不好意思,我们很忙。

  有人叫他去人才市场看看。他去了,好多的人啊!他看了一下张贴榜,很快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通要大专以上文凭。他紧紧地抿着嘴用力地捏了捏手上的那张高中毕业证,羞愧地走出了市场。

  彻底让福娃醒悟过来的是一位面试官对他说的一句话,面试官说:你的经历还不够,还需要磨练。这天晚上,回到家翻报纸,他一眼就看到了“磨砺”两个字,就像他当初一眼就从一张报纸上很多的铅印名字中认出自己的名字一样。老编说,他之所以不给某个作者机会,是因为他觉得作者还需要磨砺。福娃一下子觉得自己太渺小太肤浅了,而这种感觉,是他的生活经历告诉他的。就像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学习,越学会越觉得自己懂的少一样,其实是一种进步。

  是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沧桑才是人间正道。磨砺,就是一种沧桑。

  就在昨天,我在一家酒店门口看见了福娃,他正热情地为客人拉开车门,很专业地用手护着车顶,眼里分明有了很多名叫内涵的东西。我笑着问他,大才子,你甘心在这么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抛洒自己的热血吗?他脸微微泛红,不好意思地说,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平庸,我要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不断磨砺自己,磨砺,是要时间的知道吗?他很快又兴奋起来,说,我已经报名参加自考了,现在是一个文化的时代,“三十不豪,四十不富”,现在苦点累点算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最缺的那个——人才。

  [作者简介]阮柏泉,江西九江人,2000年高中毕业到浙江打工,做过酒店门童、销售员、网站文案、企业报编辑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