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蛋白质“打的”
去“工地”
· 一月自考成绩揭晓
· 绍兴春晚有批快乐婆婆
· 我省一批文艺作品正在热创中
· “超级害虫”为何能让番茄大面积绝收
· 科技动态要
做成“天气预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谁建造了神经系统“高速公路”?
中美科学家发现——

蛋白质“打的”
去“工地”

  本报讯 据文汇报报道 导致胎死腹中、先天性痴呆……神经“搭错”的后果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聪明的神经元细胞是怎样将超级复杂的人类神经系统精确布线、全部“搭对”的?经过多年探索,最近中美科学家共同解开了其中的部分奥秘。《自然·细胞生物学》网络版近日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熊文诚和同事的共同研究成果。

  为了能“手挽手”形成神经网络,或伸入相应器官行使调控运动的“职权”,神经细胞会建起一条“高速公路”——轴突(神经细胞上的一种突起)用来传递信号。    

  谁来建造这条“高速公路”,使之精确到达目的地?熊文诚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经过研究发现,一种名叫DCC的蛋白质是“造路工人”的主力军,而且享受“打的”上工的待遇。DCC在神经细胞中产生后,会让“的哥”运动性蛋白myosin X搭载它,沿一定路线到达“工地”——轴突尖端。在这里,DCC会接受“工头”netrin蛋白指派的任务,开始根据周围林立的“路标”所提示的走向,将许多微管、微丝安装到轴突前端,使之不断延伸到目的地。而将DCC送到目的地后,“的哥”又会原路返回,将DCC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

  这个发现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复杂网络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也将有助于了解神经发育疾病的病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