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又好又快 “白云”升腾
· 满目新景靓乡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道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厂房,一幢幢清新靓丽的农家小院……寒冬腊月,踏访椒江区三甲街道乡村,感受这里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满目新景靓乡村
——椒江区三甲街道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报通讯员 陈道平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道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厂房,一幢幢清新靓丽的农家小院……寒冬腊月,踏访椒江区三甲街道乡村,感受这里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满目新景靓乡村

  ——椒江区三甲街道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报通讯员 陈道平

  一村一品促增收

  尽管寒气逼人,但是百里湖茭白合作社的茭农们,还是在大棚里忙着给翠绿的茭白施肥。百里湖合作社已有40多年的茭白生产历史,主要集中在楼里、金家和老海城3个村,现有种植面积220公顷,从业农户800多户。目前,合作社生产的“百里春”牌茭白已打入温州、苏州、无锡、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户就增收1万元以上。

  “今年3月底,我们合作社里的1000多亩大棚茭白就可以采割,这比露天茭白上市整整早2个月左右,收入将比传统的露天茭白提高一倍。”合作社社长陈宗福对于今年茭白生产充满了期待。

  其实,在椒江区三甲街道,像百里湖茭白合作社的茭白一样俏销的,还有五塘、七塘村“画王”小青菜,光辉、翻身村榨菜,以及椒优牌大米、一江山岛牌青蟹、满头红牌柑橘等多种特色产品。迄今为止,街道已拥有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带动3000多户农户进入市场。其中,满头红牌柑橘参加浙江省农博会多次获得金银奖。

  街道党工委书记阮聪颖告诉笔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三甲街道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域和地方特色,通过财政帮扶、以奖代补、优良品种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不断增加对主导产业培植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使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规模化经营转变,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村容整洁展新貌

  “以前一下雨,泥泞的土路变成了真正的‘泥水路’,一出门身上就沾满了泥浆,卫生状况更加差劲,路旁100多口露天粪坑,散发着阵阵臭味,污水到处横流,蚊子、苍蝇嗡嗡乱飞。”回想起前几年的景况,街下村党支部书记阮吉标连连摇头。

  2005年以来,该村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筹集资金180多万元,分别进行道路硬化和卫生改厕,完成了长1000米主干道的硬化工程,共拆除露天粪坑405只,新建成公共厕所1座、三格式化粪池408只,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999年,海明村按照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规划定位,投入200多万元进行道路和桥梁建设。道路建好后,该村又着手进行中心村建设,相继完成了101间小康楼的一期居住小区建设,2005年启动68间小康楼的二期居住小区建设。在村庄绿化、亮化、净化上,该村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卫生改厕、农民公园、河道整治等工程,营造出一个花园式、生态型的新家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小康示范村。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三甲街道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从农民最希望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抓起,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二清(清理河道、清理垃圾)三改(改厕、改路、改桥)”为突破口,以街道、村二级联动为推动力,开展村庄整治。首先,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村级环境卫生达标与驻村干部、村干部考核相挂钩;其次,以街道环卫所创建工作为契机,建立街道、村二级保洁队伍,着力解决垃圾统一收集、水葫芦统一清理难题;再次,坚持分类推进的原则,形成了拆迁新建村、合并组建村、整治改建村等三种特色村建设模式。

  3年来,共拆除露天粪坑1.4万只,新建成三格式化粪池1.3万只,硬化道路57.5公里,新建和改建桥梁22座,新建街道垃圾中转站1座,添置垃圾清理船只1艘,增设垃圾箱1000多只,配置垃圾车84辆,整理河塘30口,清淤河道20公里,有效地改善了村庄“脏、乱、差”的状况。

  文明乡风进农家

  “早上我们要锻炼身体,下午我们还要唱歌跳舞。”67岁的三甲街道石柱村村民邱桂香喜滋滋地说道。2004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村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6亩的市一类农村文化俱乐部,并配套建起了篮球场、门球场、健身路径、图书室、棋牌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同时,成立了腰鼓队、门球队、健身球操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由邱大妈领衔的8人腰鼓队,经常代表街道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

  像邱大妈一样,三丰村妇女主任杨友碧现在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广场里练习太极拳。杨友碧说,他们的这支晨练队伍仅两个月就发展到五六十人,队员从最初来自三丰、三甲等村迅速扩展到周边的东海、五塘等村。

  “我们为了把锣鼓演练好,每个队员不仅自己掏出200元购买服装和道具,而且放弃了很多外出赚钱的机会。”对于锣鼓演练,队员们充满了激情。这支由30人组成的三甲街道锣鼓队组建于去年6月份,其队员均来自农村妇女,为了把锣鼓演练得更好,队员们自己出钱聘请锣鼓教练,经常夜以继日地训练。

  对于文化的执著和热情,坚决村的村民也不例外。去年7月,椒江区推进新农村送文艺下乡晚会首次在该村举行。欣赏了3个小时文艺节目后,村民们还觉得不过瘾,自己出钱请来了台州市海东方乱弹剧团,连演了两个晚上。

  “如果没有文化俱乐部,我们村民根本没有机会享受这么丰富的文化大餐。”坚决村村委主任郑小玉非常兴奋地说道。

  在新农村建设中,三甲街道以24家农村文化俱乐部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体活动和农村道德教育。通过党的政策进村、先进文化进村、道德风尚进村、科学技术进村、法律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积极营造科学、民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涌现了一批“文明村”、“科技示范户”和“五好家庭”。去年以来,该街道结合“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教育、送医疗、送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周活动。通过“新农村·新家园·新农民”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家庭创建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农村新风貌建设”的社会氛围。

  民主管理建和谐

  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票据每月经村财务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签名后,不仅要把它公布在村务公开栏上,而且还要按期将公开的内容印成宣传资料送到村民手中……这是改革村村级民主管理建设的一个缩影。好制度自然带动好村风,这几年,该村计划生育率、殡葬改革率年年达标,走在前列,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

  三甲街道还充分发挥农民的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言权、决策权和理事权。一是实施村务决策“三步工作法”,即村两委先提出方案、党员村民大会投票决定方案、民主监督小组进行督查;二是推行村级小额工程公开招标投标,对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卫生设施配套工程,以及村级集体土地及产权交易项目等实行统一的公开招投标;三是实行村务开支“零”招待,凡村里重大事项活动用餐,须事先通过村务监督小组审核同意,村干部公务活动一律实行定额补贴等等。

  让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几代农民的愿望。三甲街道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驻村医生工作制度和农民养老工程,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逐步实现了让农民群众“及时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和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目前,该街道4.8万农民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半坦、新王、解家、和平等土地征用村的18岁以上村民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从去年开始,这几个村的60岁以上老人高高兴兴地领到了养老金。

  “和谐之风拂面来,乡村新景入画来。”三甲农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是一年四季的乐园,更是一幅“小康、生态、文明、卫生、民主、和谐”的新画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