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什么?
· 女性问题更需关注
· 哲理漫画
· 发挥后发优势
· 科学史上四个著名的梦
· 人生悟语
· 全球化时代与国家安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对话
  嘉宾:

  汪晓村(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陈世权(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

  周柳军(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

  主持人:本报记者 江于夫

  奋力前行的向导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         ——胡锦涛

  

  主持人:理想信念似乎是个老话题,其实是一个常谈常新的新话题。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话题,当前对不少人来说是个待说明的新话题。请诸位先谈谈这个话题吧。

  汪晓村:是啊,这确实是个与每个人都相关的大话题。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有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个人的理想。共同理想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共同理想的建立,对于一个政党,它是治国理政的旗帜;对于一个民族,它是奋力前行的向导;对于一个国家,它是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已经深入人心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它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凝聚人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陈世权: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周柳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

  

  主持人: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希望和愿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家都认为很实在很具体,但对于作为党的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理想却有人觉得虚无缥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周柳军: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认识。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实施的方向和最终目标,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诚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说:“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实现现阶段共同理想与实现最高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高理想通过实现现阶段共同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因此,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汪晓村: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这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对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在现阶段提出共同理想,更能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能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它以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以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把各个社会阶层、各种利益群体的人们团结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高理想迈进。

  理想教育是个艰苦的内化过程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邓小平

  

  主持人: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鼓舞人,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把共同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

  陈世权:共同理想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工人阶级是实现共同理想的主力军。工会组织既要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建功立业,也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会组织历来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我们连续9年在全省评选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和标兵“双十佳”,使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观念深入人心。省总工会举行的浙江省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模”评选,吸引了65万职工群众参与投票,劳模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尊重。我们还加大对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维权,叫响了“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让广大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建功立业。目前,“‘手拉手’为农民工送安全”活动正在全省各地展开;首列工会“民工专列”也即将始发。企业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周柳军:如何引导青年做一个既有远大理想又务实有为的人,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共同理想之中?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通过国情省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把理想信念内化为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汪晓村:我校在组织学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时,一位同学在发言中说到:“个人理想只有与民族、国家的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相结合,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时,博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引起强烈共鸣。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青年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同度。高校加强共同理想教育,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要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感知和价值认同教育,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我校开设“前言·成才与使命”课程,邀请学校领导和校内外知名教授与学生讲理想、话成才,并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创新教育等渠道,鼓励学生在服务社会、提高自我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